“您有XX积分未使用,到期将失效,请立即登录积分商城兑换商品……”近来,很多人都曾收到类似短信。或是来自“运营商”,或是来自“购物平台”,实际上,这些看起来颇有诱惑力的福利政策,
很可能是精心编织的陷阱!
【案情梳理】
近日,居民杨先生就收到了“积分清零”“积分兑换空气炸锅”的提醒短信。看到短信以为是运营商发来的,而且短信里的网址又与真实网址相似。杨先生并没有过多的怀疑就用手机打开了网址。
进入的也是一个标题为“掌上营业厅”的页面,要求填写姓名、身份证号、信用卡卡号、交易密码、预留手机和卡背后三位等信息。
信息填写完成后,又跳转到标题为“全国银联信用卡提额专用”的页面下载安全控件(实际上是木马程序)。
不久后,王先生就收到多笔消费短信,提示自己的信用卡被消费了7739元,这才发现是陷阱。
【骗术拆解】
混淆视野,伪装运营商链接
“10086”和“I0086”傻傻分不清
大部分人都会误以为这是10086所发送的短信,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是小写的“L”而不是“1”。骗子利用大家对英文字母“l”和数字“1”的低辨识度,混淆视野、投机取巧。
利用钓鱼网站
获取银行卡信息
群众收到短信后,会根据短信内容登录相关网址,网页标注的是购物积分免费领取商品。
这些短信链接实际可能是钓鱼网站,在网站上输入银行卡账户、密码、手机号等信息,骗子在后台看见这些信息后,立即在真正的银行网站上操作,盗取受害人银行卡内的钱款。
冒充工作人员
骗取验证信息
骗子还会冒充工作人员,拨打电话宣传积分兑换活动礼品,索要验证码、密码;或是谎称有中奖、积分回馈活动,索要各类验证信息,骗取钱财。
【网警提醒】
以“00”或“+”开头的电话号码发来的短信,千万提高警惕;
收到疑似官方的活动信息时,应通过官方App或直接拨打客服电话进行核实,绝不点击不明链接,不扫描不明二维码;
请高度警惕 “先交钱后兑换” 的可疑行为,不填写个人隐私信息,妥善保护银行卡号与各类验证码。(央视新闻客户端)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