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党报与一座城市的共生共荣
——“见证80年·报答”主题展览的文化解构
张家口日报社十二楼展厅,光影流淌。一位年过七旬的退休工人指尖带着岁月的微颤,轻轻拂过展板上泛黄的报纸版面。1986年4月17日《张家口市报》头版,“沙岭子发电厂土方工程正式开工”的标题赫然入目。“当年,我是这建设大军中的一员。”老人低语,目光穿越时空,“报纸一出,我读了又读,这铅字,是无形的号角。此后的三个月里,我和工友铁锹翻飞,汗水浸透工装,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热劲儿……”老人在展板前流连,回望着那段滚烫岁月。一旁,年轻的记者举起相机——咔嚓一声,两代人的目光在此刻聚焦,叠印出时光的年轮。
此情此景,正是由张家口日报社主办的“见证80年·报答”主题摄影展现场的动人一幕。8月26日,值此《张家口日报》创刊八十周年之际,在市档案馆、市摄影家协会、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蔚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协力襄办下,百余帧珍贵的旧影铅字,构筑了一道令老报人、老读者等广大市民驻足流连的时光长廊。穿梭其间,大家清晰地触摸到:从1945年8月26日战火硝烟中诞生的《张垣日报》,到如今“报、网、端、微、屏”交互的“4+4+N”全媒体传播矩阵,八十年里,党媒的脉搏始终与这座城市的命运同频共振,一部跨越时空、波澜壮阔的时代共生史诗,在光影交错中徐徐铺展。
血火淬炼铸就红色基因

展览开篇“浴火新生”章节,揭示了这份党报诞生的历史必然。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将士持枪屹立大境门的黑白影像,与三天后问世的《张垣日报》创刊号并置陈列——报纸的诞生与城市的新生同步,红色基因自此深烙其魂。
张家口首次解放后,三千余文化精英汇聚,形成解放区最澎湃的红色文艺洪流,硝烟初散之城跃升为解放区实践城市治理的“东方模范城”。展板上,1946年华北联大校园照片里文化先锋的身影清晰可辨,《晋察冀日报》在名为《张家口解放一周年》的社论中以铿锵之音向世界宣告:“张家口已建设成为中外瞩目的独立和平民主繁荣模范城!”
这份诞生于烽火铁血中的报纸,始终是鼓舞斗志的号角、凝聚人心的旗帜。展区晋察冀日报社旧址斑驳的砖墙照片旁,一张泛黄的历史影像尤为醒目:头戴布帽的解放军战士背倚战壕,正凝神共读《晋察冀日报》,头版“人民解放军大举反攻”的报道穿透岁月烟尘,成为铅字化作武器提振士气的鲜活见证。
从创刊号传递解放捷报,到忠实记录城市新生轨迹,这份报纸与脚下这片热土血脉交融。1946年民生电业公司下花园发电厂工人赴延安为毛主席安装电灯的报道、1948年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奏响平津战役序曲的头版消息、1954年新中国首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竣工的庆祝盛况……展览里的一份份铅墨记忆,诠释着这份报纸与英雄之城休戚相关的初心。
时代浪潮中的同频脉动

步入“春潮激荡”展区,眼前的影像色调变得开阔、明快。展板上,1995年春节前夕江泽民同志视察慰问张家口的题词“开放开发,真抓实干”,与同年《张家口日报》刊发的报道《迈出山城跨越国门走向世界加速发展》形成互文。对外开放、基建攻坚、生态治理、产业勃兴……张家口历史发展的足音在报纸版面上清晰回响。
“《张家口日报》是时代风云的瞭望者、记录者,更是思想解放的推进器,引领着我们迈开步子大胆前行。”现场,一批批参观者看得入神,由衷感慨。大家不难感受到,报纸版面的演进史,恰是城市开放的刻度尺——从创刊初期的质朴厚重,到开放浪潮中迸发的大气磅礴、版式纷呈,每一次跃迁,都与这座塞外名城的拔节之声相契合。
“擘画新局”部分,更令参观者精神振奋。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捷报频传: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六大产业蓬勃发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如火如荼,全域旅游新格局加速构建……每一项坚实步伐,都在报端留下深刻印记。展板上的图文,浓缩了一个时代的万千气象,也映照出全市人民甩开臂膀、追求美好生活的昂扬心气。
一位老读者在刊有庆祝京张申冬奥成功报道的展板前久久驻足。“申奥成功,举城欢腾!当年我和合唱团的姐妹们在大境门前放歌庆祝,这份报纸,我珍藏至今。”老人动情道,“我读报近半个世纪,《张家口日报》把寻常人家的盼头和城市发展紧紧连在了一起,是真真切切落在了咱老百姓的心窝里。”
未来已来的共同答卷

“报纸与城市的共生进入了全新维度。”这是“融媒生辉”章节带给参观者最深的触动。“东数西算”京津冀枢纽——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每秒15100万亿次运算正为区域产业腾飞构建信息基座;与此同时,张家口日报社全国首个地市级AIGC智能创新实验室内,人工智能视频生产线全速运转,智慧融媒的深水区探索正与城市转型升级同声相应。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传播形态嬗变不息,记录时代的使命却历久弥新。读者的泛黄来信诉说着“新闻110”栏目的初心;如今“头条帮忙”平台已解决民生诉求4.2万件。从1998年赞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生动版面到引发全网助农的本地农产品滞销报道,八十载守望,从未间断。
“见证80年·报答”主题展启幕以来,日日涌动着观展热潮。老人轻抚歌剧《白毛女》在张家口人民剧场演出的剧照难掩激动,身穿红马甲的日报小记者们在“雪如意”光影前欢呼雀跃,融媒大屏旁新老报人握手致意,传承使命……这些滚烫的瞬间,印证了张家口日报深深扎在这片土地和人民中间,它忠实记录着张家口的历史,也亲身参与着这座城市的每一次成长。
八十年风云激荡,八十年星河共耀。未来,这份在烽火中铸魂、于改革浪潮中击楫、在新时代云端展翼的党报,将与雄踞塞外的大好河山张家口共赴壮阔征程。 (翟见英)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