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张垣人物

董涵:用讲解串连历史与现在

2025-08-26 14:22:44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人物名片:董涵 张家口市博物馆 专职讲解员】

  在很多人眼中,博物馆讲解员是一份“把讲解稿背会就行”的轻松工作。然而,一方展台,千字讲解稿的背后,是一场与历史深度的漫长对话。

  “大家拿到的讲解词都是最基础的‘骨架’,背熟只是一个门槛。”谈及工作,董涵开门见山。她用一个字精准概括了讲解的两个境界:“‘讲’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而‘解’,才是体现个人风格和特色的部分,每个人解读的深度、宽度、高度都不一样。将张家口的历史文化和精彩故事鲜活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才是优秀的讲解员。”

  7月,市博物馆《红色张垣·抗战烽火—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览》开展,董涵作为主讲解员之一,承担了开展期间的宣传讲解工作。为了此次展览,她早在开展前许久就进入了“备考”状态。从查阅大量与抗战历史、革命文化相关的学术资料,到梳理张家口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与发展脉络,再到展厅里一遍遍“走位”,将每一件文物与它的历史背景在脑海中精准融合,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讲到一件抗战时期的珍贵文物,你不能只描述它的基本信息。”董涵举例道,“我会去了解它背后的历史背景、使用者的故事,它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又承载着怎样的民族精神?甚至还会搜集一些相关的真实事迹和人物故事。这些知识不会全部写进讲解词,但它们构成了我对这段历史的整体理解,让我在讲述时更有底气,也能随时回应参观者的各种提问。”

  在董涵看来,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必须是个“杂家”。“我们面对的观众群体太多元了。有专家学者,有学生团体,也有普通游客。对专家,我们要能进行深度交流,点到即止,彼此心领神会;对小朋友,要用故事和比喻激发他们的兴趣;对老年观众,或许要更多地关联他们的时代记忆。”

  “很多时候,观众的一个提问,会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窗。他们可能会从某个我从未关注过的角度,比如古代金属冶炼的物理原理,纹饰在丝绸之路上的流传路径等提出疑问。这些我都会记下来,在讲解结束后立刻去‘查漏补缺’。观众也是我的老师。”

  文物前,董涵的身影仿佛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在的桥。然而,讲解员的价值,不在于重复了多少次台词,而在于她用自己的知识、热情与思考,将冰冷的历史碎片“解”读成了有温度的故事,让历史文物的文化传播更具价值。(记者 刘枫)

   

编辑:苏颖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