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任丹丹,尚义县大清沟镇中心小学老师
任丹丹跟孩子们在一起 古强 摄
任丹丹送孩子们放学 古强 摄
在广袤乡村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默默扎根的大树,以自己的坚守,为乡村孩子撑起一片知识的蓝天。他们,就是乡村教师。任丹丹便是其中一位。
2012年,大学毕业的任丹丹到尚义县八道沟镇中心小学任教,担任起其大学对口专业的数学学科教学。四年级的数学学科教学需要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感知,以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掌握情况。任丹丹动手制作了各种教具,用生活中的小物件,演绎着加减乘除的奥秘,很快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喜欢。
每到课间时分,任丹丹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学生,有的学生向她请教问题,有的学生开心地向她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偶尔她也会跟学生们一起做游戏。在学生们的心里,任丹丹不仅仅是老师,更是一位知心大姐姐。
后来,任丹丹又兼任了语文、英语学科的教学。那段时间,任丹丹白天没课的时候去各个教室听课,学习学科教学的特点,晚上回到宿舍在网上找各种教学视频,最短时间内把语文、英语的教学体系建立起来。每每回忆起那段时光,任丹丹都很感慨,仿佛又经历了一次高三生活。
除了教学工作上的挑战,每天晚上的查寝工作也让她感到不能掉以轻心。大部分孩子住宿,孩子们年龄小容易感冒发烧,一旦发现就得马上就医,由老师送往镇上的诊所或者卫生院。老师们要陪伴孩子们输液,往往熬了一夜后第二天继续上课。
身在异乡,生活上也有诸多不便。一次任丹丹的家里突发急事,需要立即归家。任丹丹回忆,从校门口到国道路口有将近6公里的乡道,平时前往国道乘大巴车,需要搭乘老乡们的三轮车、拖拉机。可是当天,她在校门口等了许久都没有顺风车,无奈自己拖着行李箱硬生生走到了国道路口,又在寒风中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等到了客运大巴,几经转乘才回到了家。
一位年轻的女士,又是一名大学生,为什么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仍愿意留在乡村任教?任丹丹说,自己也曾迷茫过,但是孩子们的纯真与热情一次次打动着自己。
“看到孩子们从学习成绩和身体不断成长,我自己常常感到满满的荣誉感,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孩子的持续关注,让我内心的责任感一直放不下。”任丹丹说,班上的一个小女孩,有段时间功课上表现得很不理想,也不爱说话,跟同学之间也不交流。她跟家长了解情况后才知道,这个孩子平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任丹丹觉得留守儿童更应多加关注,于是在跟家长沟通后,决定利用放学时间再给孩子“开个小灶”。通过深入接触,任丹丹春风化雨般的教导方式,让这个孩子一点点打开了心扉,跟同学跟老师开始交流了,学业上也有了起色。
2024年6月,随着这一届学生的毕业,八道沟镇中心小学也随着农村小规模学校整合的浪潮正式落下帷幕。任丹丹听从上级安排来到了尚义县大清沟镇中心小学任教,选择了继续扎根乡村,以满腔的赤诚与温柔,用爱和知识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带着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记者 忻贵敏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