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通讯员,43年来武世平从不间断,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读报纸、写文章。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却极易引发读者共鸣,几十年来,武世平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余万字,并多次获奖,出版有散文集《岁月有情》、小说集《爱向何方》。
说起对党报的热爱,要从1981年,武世平初中毕业回乡务农时说起。那时,他在原宣化县塔儿村乡背坡村,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到地里干活,但求知若渴的他,每天在繁重的劳动之余,都要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到大队看报纸,《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和《张家口市报》(现《张家口日报》),他都会认真阅读。在读报的同时,他还通过函授学习,增加文学修养,提升文化素养。期间,他还通过写稿向报社反映农村工作和人民生活,“报社刊登我的第一篇稿件就是《这里的交通问题应尽快解决》,主要帮助村里反映道路问题,投稿后不仅得到反馈,而且问题也得到及时解决。”武世平说,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之后他又撰写了《农村责任田是否要回收》等农村供销社农资供应助秋收、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消息稿件,通过党报反映农村工作,使“党报上连党心,下接民心”成为现实。这期间,不知有多少次,武世平为了投稿骑车往来于乡村、乡政府加盖公章、宣化城区邮局邮递稿件,来回奔波于几十里路程间。
在学报用报中,武世平树立了人生坐标“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原则。1991年,武世平在参加了张家口市报社举办的新闻通讯员培训后,作为唯一一名农民身份参加培训的人员,报社免费为其提供培训,提高新闻写作水平,鼓励他做好基层宣传。随后,武世平先后工作与原宣化县粮食局饲料公司、原县地税局,以及宣化区建设局(现宣化区住建局)。其中,在地税部门工作的十多年中,武世平所撰写的《纳税何时才能成为自觉》长篇述评新闻反映暴力抗税,在《张家口晚报》上发表后,分别被省市10余家报刊网站转载,并经河北新闻专家评审,评为2000年度全省地税好新闻二等奖。2010年,在区建设局工作期间,撰写的《立足实践创先进,“五比五创”争一流》,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和党建文汇杂志社主办的创先争优主题活动案例征集中,入选全国创先争优50个优秀主题案例之一,宣化区也受到中组部表彰。
无论在哪,武世平都认真学习通讯写作等大量书籍,积极开展宣传、信息和文字材料工作,撰写了上千篇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在各级党报发表。近年来,为更好地推动宣化区乡村振兴事业和脱贫攻坚有序衔接工作全面展开。武世平继续发挥余热,全面投入到宣化区光伏扶贫和农业流转项目工作中,先后撰写了《金融授信支持宣化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旭丰农业产业收获新生机》《加快“边塞文化经济走廊”建设推动“文化光区”战略》等报道。
“宣传文秘工作虽然是辛苦的,文字工作尽管是枯燥的,但辛苦和枯燥的背后却也蕴藏着无限快乐。”武世平说道,四十年间,他从邮件投稿、传真机传送、电子邮箱发稿,他对写作的信心和热爱始终未变。“我将继续用一生的激情树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在文字岗位上创造更多的成绩。”(记者 刘昶)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