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张垣人物

百姓上党报 | 杨伟伟:上万根筷子搭建“大好河山”

2024-03-22 08:39:22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人物名片】杨伟伟:赤城县居民

  用过的一次性筷子还有用吗?赤城县居民杨伟伟给出答案。他将上万根废弃的一次性筷子重复利用,“搭建”成张家口的一个个景点模型,梁柱、瓦片、门窗等细节形象逼真。他将这些作品发到网上后,收获了不少粉丝和点赞,也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的家乡。3月21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杨伟伟正在认真制作家乡景点

  杨伟伟今年41岁,是土生土长的赤城人。平日里,他喜欢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成小房子、自行车等各式各样的小物件。偶然机会,到他家做客的朋友被他的作品“惊艳”到,建议他做点家乡的景点。在朋友的提议下,杨伟伟做的第一件作品是鼓楼,“因为鼓楼是我们县城的标志性建筑,每天都会路过,也很有感情。”杨伟伟说。

  先把收集到的废弃一次性筷子进行统一清洗、晾干、消毒,然后画图,根据画的图用小电锯把筷子锯成合适尺寸的小段,再按照图和脑海里的规划一点点地拼接、黏合。“这可是个细致活儿,有一处不妥帖就可能影响整个作品。”杨伟伟说,在做的过程中,他不断地调整和修改,直到和实物的造型一样。这种结构都是一层一层的,做的时候墙和底部、顶部都分开单独做,最后再黏合。杨伟伟说,这种有几层结构的建筑做起来比较费事。为了制作这些古建筑,没有美术功底的他看了好多关于古建筑的书。整体用筷子、窗户用竹签、牌匾用雪糕棍,牌匾上的字先是打印出来,然后再用刻刀刻上,再上色。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鼓楼终于做好了,成品用了1200多根筷子。

  杨伟伟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只要有时间,杨伟伟就会摆弄这些小木棍。“这样解决了一次性筷子的浪费问题,小物件不仅美观而且能动手动脑。”杨伟伟说,现在一次性筷子不好收集,每次用的时候都得特别节省,物尽其用。画图、打磨、拼接、黏合……现在,杨伟伟的动作游刃有余,但是最开始的时候,也不止一次受伤。杨伟伟说,他做第一件作品的时候左手拿筷子,右手拿壁纸刀,一不小心将左手大拇指切掉一块肉。为了做好重光塔,杨伟伟先后5次到龙关镇实地看塔的构造,最终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做好的重光塔高1.2米,只见梁柱、瓦片、门窗等细节形象逼真,气势非凡。后来,他又做了赤城温泉、重光塔、大境门、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景点模型。他还给这些景点做了亮化,用LED的小串灯进行了装饰,晚上灯光亮起,很有意境。

  杨伟伟制作的模型

  杨伟伟制作的平北抗日根据地模型

  杨伟伟制作的鼓楼模型

  有时候为了创作一件作品,杨伟伟不知道熬了多少次夜。但是当看到一座座家乡的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原本毫无价值的废弃筷子变成了令人惊叹的精美摆件,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当问及杨伟伟为什么选择用一次性筷子来做作品的时候,他说希望通过废物利用,让它们产生更大的价值,同时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宣传环保。

  “这些年一方面是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也亲眼见证赤城越来越美,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作为赤城人,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闲暇的时候,杨伟伟就将这些作品发到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台,希望能通过这些作品宣传张家口的旅游、文化和城市形象,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大好河山张家口。(河山新闻记者 吕慧 通讯员 张丽娟)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