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凌晨2点,宝妈在睡梦中被婴儿哭声唤醒,月嫂郭淑萍轻手轻脚走进房间。她熟练地抱起宝宝,辅助宝妈喂奶,动作温柔,眼神满是关切。
今年47岁的郭淑萍,鬓角悄然生出白发。
郭淑萍正在照顾婴儿
郭淑萍为婴儿喝奶
郭淑萍抱着婴儿合影
郭淑萍出生于宁夏,20多年前,她在北京打工时认识了周继国,嫁给他后,来到偏僻又陌生的赤城县三道川村生活。丈夫继续在外打工,她则在家照顾公公和奶奶的起居,一家人生活的简单而平静。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结婚的第12年,丈夫经常头疼,郭淑萍卖掉了家中所有值钱东西,凑了13000元钱带着丈夫去北京进一步检查,结果确诊为胶质瘤。
高额的医疗费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更无力承担,郭淑萍只能带丈夫回家保守治疗。可丈夫身体每况愈下,头疼更加厉害,出现喷射状呕吐、无规律的癫痫发作,视力变差,情绪不稳定,甚至多次产生了轻生念头。郭淑萍担心丈夫想不开,就一夜一夜看护他。同时,她还要照顾已经90多岁生活不能自理的奶奶、得了脑血栓无法劳动的公公和两个未成年儿子。
远在宁夏的娘家得知后,尽管不富裕,还是给她寄来了一笔钱。她将大部分钱留给了丈夫,自己带着很少的钱给丈夫寻医问药,她只身到北京、石家庄等地,每一家肿瘤专科医院她都要去问问,一家都不愿错过,只为给丈夫寻找一线生机。她白天到医院咨询,晚上住在医院大厅,饿了啃几口馒头,渴了就去卫生间喝点冷水,再难她也不喊苦。
2013年3月6日,终于在好心人士的帮助下,周继国被送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治疗期间他们收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助的3万多元,还被减免了5000元的治疗费用。
在看病的半年时间里,郭淑萍听说乡里有了危房改造政策,她向乡政府提出了申请,自己拉土、拉沙子、挑水……能干的活郭淑萍都自己干,邻居们看不下去,时常来帮忙,在众人的努力下,郭淑萍家里的土坯房换成了瓦房,有了家的模样。
经过治疗,丈夫的病情也得到基本控制。出院后,郭淑萍为了撑起这个家,便到村里一家蘑菇厂打工。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做饭,照顾一家人的起居,下班匆匆赶回家,忙乎家中的大小事。为了答谢社会各界的帮助,郭淑萍坚持每年义务献血2次,夫妻两人都填写了人体器官捐赠申请,愿意在身故后无偿捐献眼角膜。
2016年,郭淑萍的丈夫去世。去世第二天,她帮其完成了无偿捐献眼角膜的遗愿。后来,郭淑萍带着两个儿子还有残疾公公一起改嫁,对老人一直悉心照顾着,即便现在在北京当月嫂,也会时常为老人缴纳电费。
2014年,郭淑萍获得“中国好人”、张家口“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提起过去的种种,郭淑萍说,她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女人应该做的事,最应该感谢的是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是他们让这个贫困的家庭迈过一个个坎,也要让她学会了坚强地面对困难,开启新生活。(记者 赵娜 通讯员 张丽娟)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