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多地发生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电池充电冒烟、爆炸的画面令人心惊,更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
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迅速发展,但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也频频发生。据悉,去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多起事故都是由充电不当引起的。推车上楼、乱停乱放、私自搭线等现象,在一些住宅小区长期存在。可以说,电动自行车火灾已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的一大隐患,加强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势在必行。
我国对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的管理规定还是较为完善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等要求,高层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场所,禁止电动自行车停放或充电;对于乱停放乱充电行为,也给出了明晰的处罚要求。在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权属上,明确规定了物业、主管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的管理责任。
在完备的规章制度面前,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仍然频发,原因值得深思。一方面,很多车主安全意识不足,较为普遍存在图省事和侥幸心理。另一方面,物业或其他管理主体既缺乏主动监管意识,也不具备全天候监管的能力。同时,很多小区的充电配备不能满足需求,或车主对充电效果和收费有异议,权衡之下仍选择上楼充电。
破解电动自行车火灾难题,首先要加大安全知识科普和教育,让车主充分了解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的危害,自觉避免不当充电行为。对违规充电行为则要惩处到位,让惩戒措施真正起到惩戒和震慑效果,从而扭转一些人对于安全的漠视。
其次,物业公司和各主管单位须正视居民的充电需求。通过加快建设居民区充电配套设施,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配备灭火器、电子监控探头等防火灭火装置,并与消防、公安、社区等建立跨部门协同合作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部分火灾的发生与电瓶质量不达标有关。这就需要我们从电动自行车的生产端发力,敦促厂家严格规范生产,杜绝让不合规产品流入市场,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隐患。只有严格落实现有管理规定、强化执法惩戒力度、完善服务保障、加强安全教育等多措并举,才能真正让电动自行车与火灾脱钩,让人们享有更便捷安全的生活。
(来源:央广网)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