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行进的海岸线丨世界自然遗产地南大港湿地芦荡深处鸟鸣鹤归

2025-10-26 18:55:36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沧州10月24日消息(记者李瑶 见习记者禹云飞)晚秋时节,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的喧嚣重归宁静,秋日从容漫步的诗意,在这片土地上开始酝酿。

  生态南大港,鸟鸣鹤归处。午后,记者漫步南大港湿地深处,沿着生态木栈道前行,准备在这片华北平原最大的滨海湿地中,体验一场独特的休闲之旅。芦苇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成群的候鸟正归巢栖息,这里的一切都展现着生态治理后的勃勃生机。

  秋日南大港(央广网发 王荣鹏 摄)

  坐游船穿梭“芦海”、在雁荡湖亲近野鸭、登观鸟亭看鸟儿齐飞、在露营地烧烤赏星……国庆节期间,杨梅和家人把景区逛了个遍。

  从南京来到沧州走亲戚的她,如今又来到这里散步。“这儿空气很好,看着一片片的水和芦苇还有成群的飞鸟,心情也觉得很畅快,下次还要带南京的亲戚朋友过来!”置身湿地秋色中,杨梅不禁感叹。

  记者了解到,如今,南大港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据监测数据显示,本季已有10万余只候鸟陆续抵达,其中包含白琵鹭、黑翅长脚鹬、白眼潜鸭、苍鹭、白鹭等在内的多种珍稀候鸟。

  南大港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央广网发 王荣鹏 摄)

  2024年7月,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然而,20多年前的南大港湿地,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那时,有人在苇塘养鱼、收割芦苇,导致湿地生态受到一定影响。

  2002年,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相继展开:退养还湿、疏浚河道、改造鸟类栖息地……通过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措施,改善海洋环境质量,让这片湿地重获新生。

  水更清了,植被更茂密了,珍稀鸟类也更多了。湿地还建设了10个保护站,配备20名巡护员全天巡护,全力为这片湿地撑起“保护伞”。

  夕阳下的南大港湿地(央广网发 王荣鹏 摄)

  散步期间,记者偶遇巡护员潘红喜,并跟随他体验了日常巡护工作。乘着电动巡护车穿行在湿地间,老潘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湿地的变化:“那边以前是养虾池,现在恢复了自然湿地;那片浅滩是我们专门为水鸟改造的。”在他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的鸟类观测情况。“这些年湿地会看到一些青头潜鸭,这是全球极危物种,它们的到来说明湿地生态质量达到了很高标准。”他的语气中透着自豪。

  夕阳西下,记者结束了此次湿地体验。返程途中,一群候鸟从水面惊起,记者一行停下车子,静静等待这些优雅的鸟儿重新归巢。这片曾经面临着严重环境问题的土地,如今正以最生动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海洋生态治理的卓越成效,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故事。

编辑:赵广忠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