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日电 (刘洋)中国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中外“双向游”热度攀升。多位海外华人旅游业者接受中新社记者连线采访表示,便利化政策落地与消费需求升级,共同推动跨境旅游市场多元发展。
当地时间10月1日21时,华人旅游业者阿岩正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国际机场,迎接第二波中国旅客。“今年客流量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家庭和亲子游占比上升。”
阿岩表示,此次中国“双节”长假与在阿拉木图举行的欧冠联赛时间临近,不少中国球迷提前奔赴阿拉木图观赛。体育赛事、人文深度体验等正成为中国游客的旅游偏好。旅行社也在项目设计上紧跟这一趋势,推出“赛事+人文+自然”的组合,满足游客需求。
近两年,中哈两国直飞航班数量与航线的持续增加,加上签证互免政策落地,双向游热度不断攀升。为便利游客入境消费,两国均推出多项措施。阿岩介绍,哈萨克斯坦在部分景区、商圈开通银联与移动支付服务,还增加中文服务,方便中国游客出行、消费及商务考察。
在哈萨克斯坦从事旅游业十余年的伊布拉音·努尔兰也有同感。从游客预订量和假期首日实际接待情况来看,他预计今年“双节”期间接待的中国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将增长30%左右。
“借助社交媒体和文旅博览会的宣传,不少中国游客对哈萨克斯坦有了更多了解。中国海南的海岛风光、云南的医疗康养项目,也受到哈萨克斯坦中老年群体青睐。”伊布拉音·努尔兰表示,目前中国三亚等地持续拓宽外币外卡支付渠道,落实快速通关等措施,使团队旅客通关时间大幅缩短,更符合家庭休闲出行需求。他的团队正逐步增加哈萨克斯坦游客赴华旅游的业务。
中国与老挝间的跨境游也展现十足活力。老挝华侨旅游业者伊凡表示,中老铁路的运行实现了两国跨境游旅客“说走就走”的心愿。如今网络订票、预订酒店十分便捷,自由行的比例正在上升。此外,老挝游客的赴华旅行计划不再局限于西双版纳、昆明,而是逐渐延伸到四川、陕西、湖南等地,且他们对中国的美食与文创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近期签署的中老铁路“一地两检”政府间协议也让伊凡充满期待。她表示,协议实施后将大幅缩短通关时间,预计会有更多游客体验周末短期游。
在法国,安赛尔旅行社华人总经理李圆正忙于接待赴巴黎旅游的中国游客。李圆表示,巴黎近期举办多场服装采购展、纺织面料展等展会,不少中国游客选择“商务考察+旅游”的模式,既能在假期考察海外市场、寻求合作机会,也能游览巴黎景点,感受当地文化氛围。
谈及中国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放宽与优化,李圆提到,这一政策为法国游客赴华提供更多便利,加之在法国举办的中国各省旅游推介会、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等活动,以及短视频对中国风光与文化的传播,法国游客对中国的探索欲正不断增强。
由于日常接待的商务考察团较多,李圆表示,公司的赴华旅游产品以定制为主,未来会在满足法国客人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推荐多元化目的地,让法国客人从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到科技创新等多个层面,感受中国的独特魅力。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