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市发改委、市能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就张家口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发布。自我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将此项工作作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的重要抓手,聚焦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转型、低碳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全力推进试点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新型能源,迈出绿色低碳转型新步伐
坚持把能源结构调整作为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一体化推进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系列建设成果列入国务院《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通过规模化开发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引进华能、大唐等电源开发企业130余家,截至8月底,累计完成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4251.6万千瓦,达到张家口全市电力装机总量(4822.6万千瓦)的88.2%,风光开发总规模保持全国地级市前列。通过大容量储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形成了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路径,建成国际首套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有效解决“弃风”“弃光”难题。尚义14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预计2026年全容量并网,建成后年发电量15.4亿度。通过智能化输送助力区域绿色转型。全市建成新能源外送通道6条,其中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每年为北京市输送绿电140亿度,占北京市年用电量的十分之一;连接张北地区和雄安新区的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累计输送绿电超700亿度,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照亮雄安的夜。四是通过多场景应用促进多元节能降碳。统筹推动绿电在制氢、大数据中心、清洁供暖等领域应用,建成国内第一个风电制氢示范项目,推广电供暖面积1800多万平方米。实施了恒源-合盈数据、明阳-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等一批算电融合项目,年可为数据中心供应绿电6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488万吨。
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产业新体系
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降低传统产业“含碳量”。加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累计压减生铁产能261万吨、粗钢240万吨、煤炭2200万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7家,中核铀业等12家企业获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等12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宣钢集团同步规划建设高端装备关键材料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基地”,全球首条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投产达效,为钢铁行业摆脱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探索提供了全新路径。提升主导产业“含绿量”。做强数字经济,建成投运数据中心项目48个,投用算力占全省比重超50%,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省第一,阿里巴巴张北云计算等6家单位获批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做优汽车制造,引进沃尔沃电动汽车等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75家,出口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过程实现100%绿电供应。做大冰雪产业,以冬奥场馆后续利用为牵引,推动冰雪康养、冰雪研学、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深度融合,建成2家冰雪产业园区,落地冰雪产业项目112项,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增强未来产业“含新量”。创新实施氢能产业跨越行动,先后培育和引进亿华通、海珀尔、交投壳牌等31家氢能企业,建成投产制氢项目7个、产能达到22吨/天,形成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持续保持全省最大绿氢生产基地。拓展“低空+”创新模式,组建了“5G+低空经济实验室”,建成了华北地区唯一一个特色低空飞行服务站,开通了全国首条跨省“低空+冰雪”文旅专线,开创了交旅融合、绿色出行新模式。
生态保护,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以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为抓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推进减排降碳。坚持“压能、减煤、治企、抑尘、控车”协同推进,推动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精准衔接,累计实施农村地区“双代”改造37.28万户,年替代燃煤49.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4.5万吨,全市PM2.5平均浓度由2017年的31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19微克/立方米,下降38.7%,空气质量稳定保持京津冀最好水平,是北方地区唯一连续6年进入全国重点城市前20的城市。不断增强固碳能力。持续强化林草湿地建设,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1726万亩,治理退化草原280万亩,创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2个,建成国家湿地公园8个。2025年1-8月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64.53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63.45%,退化草原治理36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44%,草原有害生物防治110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73.33%。加强矿山综合整治,累计关闭退出矿山454处;强化土壤综合治理和分类施策,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力提升碳汇增量。探索开展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试点推动开发了省级碳汇项目(交易产品为官厅林场省级固碳产品),完成了5笔碳汇交易,累计交易量3100 吨,交易金额约18.24 万元。
绿色引领,激活绿色低碳机制新活力
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争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示范引领绿色交通。牵头建设河北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成加氢站7座,示范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216辆,覆盖客运、物流、工程等多个领域,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其中,氢燃料电池公交车444辆,安全运行超5700万公里,成为国内运行数量最多、最稳定的城市之一。创新推广绿色建筑。加快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深入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建成全省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规模化住宅小区,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率先编印了太阳能建筑应用技术导则,为全省提供了借鉴经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所有奥运场馆100%使用绿电,碳排放全部实现中和,低碳冬奥赛区建设先后纳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双碳典型案例。建成投运了覆盖全域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体系,积极推进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等创建行动,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减碳、人人节约、人人呵护碧水蓝天的新风尚。(刘源)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