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从 “不毛之地” 到希望之田 中国式治沙固碳又增收

2025-09-19 13:04:26  来源:央视三农

近日,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二道锁边带建设拉开序幕,施工总面积达5000亩。中国用了整整47年,才给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镶上”一条长达3046公里的绿边,但这并不是要消灭沙漠,恰恰是要把沙漠保护起来。那么沙漠究竟有啥不为人知的生态功能?

01:35image.png

沙漠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它就像地球的“空调”,白天吸热、晚上散热,能参与调节全球气候。更神奇的是,撒哈拉沙漠每年吹起的沙尘中有超过2700万吨,会漂洋过海落到亚马孙雨林,为“地球之肺”补充宝贵的磷肥。沙漠中还生活着胡杨、骆驼等独特物种,它们共同构成了不可替代的荒漠生态。

真正可怕的,并不是自然沙漠,而是人为引发的“沙漠化”。过度放牧、滥垦滥伐,导致原本的草原、林地退化成沙地。20世纪70年代,北京甚至曾被联合国列为“沙漠边缘城市”。

面对困境,我国展开了以“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代表的宏大治沙行动——用秸秆扎设草方格固沙,减缓风速、涵养水分;在半干旱地区推广樟子松与杨树混交林,快速建成防风屏障;近年来我国还发展出“光伏+治沙”的新模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甘草,固碳又增收;甚至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盐碱水域中,成功养殖出了三文鱼和珍珠。

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人进沙退”的国家,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累计造林超过3000万公顷,荒漠银沙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中国式治沙,不是与自然为敌,而是努力找回人与沙漠之间的平衡。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