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北新闻10月14日电 (张桂芹)秋日,走进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的孤山子铁矿矿区,这座年产量超400万吨铁精粉的矿山,呈现出一幅“矿隐于绿,采而无形;绿覆其表,共生共荣”的生态新图景。
宽城孤山子铁矿部分矿区。 张桂芹 摄
蝶变:让“绿”成为矿山底色
“传统的露天铁矿往往给人留下山体裸露、矿坑扬尘四起、植被和山体被粉尘覆盖的印象。”承德京城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绿色矿山建设负责人李银说,这些年他们一边开采一边治理,做到了占一片山,造一片林,还一片绿。
此间蝶变,始于8年前。作为矿产资源富集之地,铁矿开发曾是这座小城经济发展的支柱。2017年,由原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承德宽城迅速立足县域实际,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建、部门推进、社会支持、典型示范”的绿色矿山建设格局,以京城矿业集团为代表的宽城矿企加入绿色矿山治理中。
“矿山开采中,岩石被剥离,受地质条件影响,易形成斜边坡、高陡坡等不同地形。”李银说,各类地形结构稳定性差异明显,针对不同的地形,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
李银举例道,比如斜边坡土质结构松软,承载力低,易水土流失,就先在上面铺不透水薄膜进行加固,膜上开孔植树,以确保斜边坡的稳定性。遇到高陡坡,不但又高又陡,上面还都是裸露的岩石,治理难度最大,通过反复实验,最终选择在岩壁上凿出45度角、深1.2米以上的种植孔,填入营养土,栽种营养杯幼苗,搭配滴灌补水。
李银指着矿山远处的一处岩壁感慨道,这么一套流程下来,总算让原本光秃秃的硬岩坡“活”了过来,长出了绿植。
作为宽城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标杆企业,该集团对尾矿库的治理,同样让“废料区”变身为“增收园”。在松树沟尾矿库区,放眼望去,梨树、锦绣海棠、板栗树等果树一排排铺展开来,枝繁叶茂。
“2020年,我们尝试培育果园,先用316亩土地做实验,栽了8种果树,累计覆土11万立方米,现在部分果树已进入盛果期。”李银说,闭库后这里将建成约4000亩现代化生态果园,未来计划打造成集旅游、观光、度假、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体。
据介绍,京城矿业集团已探索出12种生态修复模式,对矿山、尾矿库及排土场进行系统治理,复绿面积达6700亩。其中,“采区生态立体修复”获得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
绿化后的孤山子铁矿矿区一角。 张桂芹 摄
低碳:地下运输皮带廊的“减排密码”
走进京城矿业集团绿色矿业园区数字中心,视频监控画面里,一条地下运输皮带廊正在有序工作,传送带上,大小均匀的矿石被平稳运送,因廊体全程封闭,画面中看不到粉尘飘散。
“这是2023年投运的运输皮带廊,矿石在采矿区完成地下破碎后,会通过这条3.5公里的地下皮带廊输送至集中破碎站。”李银指着屏幕介绍道,另外还有一条4.7公里的地下皮带廊,专门负责废石输送。
据介绍,两条皮带廊年运输量达8000万吨,均采用“闭环输送”设计。破碎站处理后的矿石或废石从进料口精准落到传送带上,实现矿石破碎、筛分、运输等全流程封闭作业。此外,运输过程中配备机器人自动跟踪监控设备运转,有异常会自动提醒。
如今,矿区从采区、破碎站到排土场,再也看不到车辆拥堵场景,传统运输带来的扬尘问题,也一并解决。
李银算了一笔账,两条皮带廊每年可减少200多万车次的车辆运输,全年减少废气排放约3.2亿立方米,每吨运费能节省86元,实现环保与效益双赢。
此间生态修复,不但让矿山提升了“颜值”,更直接改变了周边村落发展。孤山子村作为宽城第一大村,曾因紧邻矿区深受扬尘困扰。
“矿山的‘绿色转型’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转变。”孤山子村党支部书记张连永说,京城矿业集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时,同步以矿业反哺地方,不断提升村子基础设施建设及美丽庭院改造,助力乡村振兴。
孤山子村新民居。 张桂芹 摄
从山上向村中望去,新民居、公园、文化广场、老年公寓错落分布。而该村占地600亩的梅花园每年花期吸引2.5万人次前来观赏,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从“矿山伤疤”到“生态果园”,从“尾矿废料”到“点石成金”,目前,承德宽城拥有“国家级绿色矿山”8家、“省级绿色矿山”3家,绿色矿山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完)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