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共享平台破解机器人产品检测难题

2025-09-23 18:05:42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河北省智能机器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高新区建成运营

  共享平台破解机器人产品检测难题

  记者 郝燕

  在位于唐山高新区的河北省智能机器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实验室内,激光跟踪仪正动态测试机器人运动轨迹,冷场发射扫描电镜进行纳米级金属结构特性分析。一台台来自唐山各企业的机器人产品,经历着振动、老化、淋雨、热辐射等系列“体检”。

  “以往,我们要到上海、沈阳等地送检,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费用降低30%,周期缩短30%以上。”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裴文良表示。这一转变,得益于河北省智能机器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建成运营。

  图为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机器人。记者 吕光宇 摄

  破解难题,打造产业“共享引擎”

  作为河北省首个机器人专业检测机构,该中心由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牵头,联合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共建,于今年8月正式成立,填补了河北机器人专业检测领域的空白。

  中心配备激光跟踪仪、电镜等先进设备168台(套),检测能力覆盖107项检验参数和240项检验方法,设有金属原材料、运动性能测试、电气安全、可靠性实验4个核心实验室。“就像三甲医院的检验科,能为机器人提供全方位‘体检’。”中心技术人员形象比喻。

  唐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引领、特种机器人为亮点、服务机器人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但企业长期面临“测不了、周期长、距离远、花费大”的检测痛点。该中心的成立,正是精准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举措。

  “建成省级检测中心,通常面临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等难题。”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刘建涛向记者介绍,中心创新采用“共享智造”模式,将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现有的实验室纳入体系,通过社会化服务方式,快速构建起检测能力。

  这种共享理念贯穿于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的产业布局中。公司依托危险环境特种智能机器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打造特种机器人产业共享平台,坚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合作共赢”,为机器人制造企业、工业设计公司、高等院校等提供合作开发、产品孵化、实验测试等全链条服务。

  “我们致力于构建产业内的‘人才库、创意库、产品库、材料库、工艺库、机构库’六大资源库。”裴文良介绍,平台通过设备共享、联合检测、移动检测单元等模式,和企业共享技术与质量管理团队,减轻企业研发测试成本,缩短创新周期。

  开源底盘,赋能产业创新

  历经长期技术攻关,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在履带式和轮式机器人设计方面突破关键技术,形成通用履带式底盘和四驱独立轮式底盘两大共享移动平台。

  这些开源底盘平台采用ROS系统开发,提供完整的开源包。合作企业可在通用架构上添加新功能、修改设计或集成外部系统,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新产品。“就像搭积木,我们提供基础模块,合作伙伴可快速开发出适用于消防、救援、巡检等场景的机器人产品。”裴文良解释说。

  通用履带式底盘采用防水防爆、轻量化设计,能轻松通过复杂地形;四驱独立轮式底盘具备高通过性、强适应性、易改装三大优势。两者均可搭载不同上装设备,广泛应用于特种作业、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领域。

  标准引领,助力产业升级

  检测中心不仅提供检验服务,还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承担7项科研项目,5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等7项标准。“中心可为终端用户提供稳定可靠、拓展性强的共享移动平台,为企业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提供检验服务,助力企业争取相关政策支持。”裴文良表示,中心正按企业产品特性开发专属测试规范及标准研究,为企业市场开发、首台(套)应用奠定标准基础。

  接下来,我市将加快构建“检测-研发-转化-升级”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助力唐山向机器人产业技术标准输出地和产业创新策源地转变。中信重工开诚智能作为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正通过共享平台建设,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荣洁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