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北

活力中国调研行·河北篇丨“硬核”科技筑就应急通信“生命线”

2025-07-25 09:52: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7月16日下午,石家庄市鹿泉区,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三楼展厅里又迎来一批参观者。

  7月16日,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的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线上作业。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摄

  展厅里“科技范儿”十足——调度台、数字集群基站、对讲机、卫星便携站、时频器件等,各类拳头产品一一陈列。其中展厅北侧一款白色头盔式的产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这可不是普通的头盔,而是我们最新研发的一款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天通北斗融合通信终端。”远东通信应急行业总监孙安宅介绍,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中,以这款终端产品为核心的天通北斗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空天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赛道一等奖,为应急救援通信提供了新思路。

  为什么要研发这款产品呢?

  孙安宅说,遇到严重洪涝或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不少偏远地区可能面临交通和通信中断的问题。虽然很多地方配备了传统卫星电话,但常因操作复杂、信道拥堵等问题,使通信效率大打折扣。为解决应急救援通信不畅的问题,远东通信专门研发出这款终端,并以其为核心打造了天通北斗融合通信解决方案。

  这款产品相比传统卫星电话具有哪些优势?

  传统卫星电话使用过程中,必须持续对准卫星寻找信号,但在救援过程中卫星电话通常会放到口袋或者屋里,不能持续处于对星状态,导致外界与受灾群众联系不上。

  “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经过多个方案的测试,最终选择把天线放进头盔顶部,实现了智能寻星锁定,能够保证卫星信号实时在线。这不仅免去了频繁对星的麻烦,还解放了工作人员的双手。”孙安宅说。

  信道拥堵是传统卫星电话的又一问题。紧急情况下,大家都着急对外联系,往往会在短时间内拨出大量卫星电话,从而造成信道拥堵,导致部分呼叫失败。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选择了天通和北斗双通道备份的方式,当天通信道拥堵时,工作人员可借助北斗卫星短报文通道,通过短消息的形式上报现场信息与指挥中心进行通信,从而大大提升应急通信的可靠性。”孙安宅说。

  既然引入了北斗短报文通道,研发人员顺势思考:是不是还可以通过这个通道,将终端的状态传输到指挥中心,从而实现对所有终端的位置、电量、信号强度等信息进行统一展示和管理呢?

  为实现这一功能,研发团队一鼓作气,持续攻关,经过专题实验,最终完成了终端态势在管理平台上的实时展示。至此,天通北斗融合通信解决方案顺利完成。

  6月24日,由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的“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全国多地举行。

  远东通信的天通北斗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在其中大显神通。它有效解决了偏远无信号覆盖区域的应急通信问题,帮助实现灾情快速报送与高效指挥调度。

  在应急通信领域实现创新突破的同时,远东通信在时频器件领域的自主攻坚同样令人瞩目。

  展厅西侧,一只只指甲盖大小的恒温晶振成品有序摆放。“恒温晶振,被称为电子设备的‘心脏’。”远东通信时频事业部高级工程师张文平说,远东通信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居全球前列。

  然而,2006年之前,这种产品却是受制于人。2005年,我国3G通信基站所用的高稳定度SC切(应力补偿切割)恒温晶振被国外垄断,一只售价高达上千元。

  面对这种情况,远东通信的技术人员下定决心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他们自己组装生产线,不断探索优化工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使产品合格率逐渐从5%提高到40%再到80%。而且,产品的指标性能媲美当时的进口恒温晶振,价格却低得多。

  如今,在这一领域,他们不仅研发出新一代超低相噪恒温晶振,刷新了国内低噪时频器件行业指标水平,为我国高端测试仪器国产化提供技术支持,还生产出小型化表贴恒温晶振,结束了我国核心网网关设备恒温晶振依赖进口的局面。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更多创新性产品和系统性解决方案,筑牢信息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远东通信副总裁张松轶说。(河北日报记者 贾东亮)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