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醒:当心成为电诈“工具人”
炎夏已至,暑期兼职市场渐入活跃期。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悄然将目光投向涉世未深的中职类学生,精心编织“高薪兼职”陷阱,让涉世未深的学子稍有不慎,就可能稀里糊涂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上的一环。记者走访中发现,近期已有未成年学生被诱骗发送电诈引流短信,给自己及家长带来麻烦,需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警惕。
(民警正在进行案情分析)
15岁的中学生小亮(化名)便是其中一例。假期里,他在QQ上被一名陌生人加好友,对方称急招线上客服助理,工作内容仅是群发短信,“发一条1元,熟练后日结150元,当天到账”。高额回报让小亮心动,随即按照对方提供的视频教程,用自己和父母的手机号,向指定号码群发“你的物件已经到一个半小时了,打你电话一直不通,回电话……”的短信。发送几十条后,小亮越想越不安,意识到可能涉及骗局,才紧急停止并和家长进行了沟通。然而,像小亮这样的并非个例,更多学生因涉世未深,在“轻松赚钱”的诱惑下,不知不觉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走访中,市公安局反诈民警介绍,骗子通常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兼职信息,或潜伏在各类兼职群中物色目标,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诱骗学生群发诈骗短信。这些短信多以“快递到件”“订单异常”等为由,引导收件人回拨诈骗电话,进而实施精准诈骗。反诈部门在此发出紧急提醒,学生群体要提高警惕,凡是声称“轻松赚钱”“高额回报”,却要求发送不明短信、链接,务必坚决抵制。遇可疑信息时,应第一时间与家长、老师沟通,或向学校、警方核实;如发现被利用或遭遇诈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记者 王浩 通讯员 田春雷)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