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么办理护照?”近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市民王先生正在咨询。回应王先生的不是窗口民警,而是屏幕上一身警服的动漫形象“张小警”。它不仅详尽解答办理流程,对话框下方还“贴心”弹出关联问题:“护照办理费用多少?”“桥东出入境大厅地址电话?”手指轻点,答案立现。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凝聚全局智慧,依托大模型技术,开发了覆盖政务服务、案件侦查、风险预警等领域的400余个智慧警务场景的人工智能体“张警官”,“张小警”正是市公安局依托人工智能体,在窗口单位与市民互动的“数字警察”。
精准回答“指尖问”
走进市车管所,“张小警”同样在岗。它不仅能精准回答车驾管业务咨询,更担纲智能导办重任。当群众提问时,“张小警”不仅能听懂语言,更能结合3522条精准问答与动态推理能力,生成个性化办事指南和材料清单。目前,在市政务大厅和市车管所布设的智能交互机,回答准确度达99.8%。
“张小警”同时在202个户籍派出所实现应用。“有效避免群众‘多跑路’‘折返跑’是核心目标。”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该局综合考虑业务类型、服务场景、受众群体等因素,科学划分知识模块,组织相关警种采集政务事项问答数据,涵盖业务办理指南、政策解读、业务办理点位以及特殊情况处理办法等。通过搭建可视化UI界面,“张小警”实现AI人机语音交互,横向覆盖车驾管、人口、治安、出入境、网安、禁毒、巡警等领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7类192项,纵向建立3522条精准问答,支持动态推理。
“政务窗口AI智能导办”助手同步上线公安网与互联网,全面开放窗口单位应用权限,民警与群众共享便利。民警处理业务遇到疑问时,只需输入关键词,该助手即刻推送精准指引,实现业务办理“一键通晓”。
AI搭档助办案提速
“张警官”的“战场”远不止服务窗口。在怀来县公安局沙城铁路南派出所,民警杨志远把它比作“经验丰富的老搭档”:“复杂案件笔录人工审查需数小时,‘张警官’压缩至分钟级,分析也更全面精准。”
“张警官”在交管领域也大有用场。针对隐患车辆上路行驶发现困难的问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研发重点隐患车辆分析智能体,主要核查上路行驶的未年检和注销车辆。利用大模型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查询数据库中车辆状态为未年检和注销的车辆信息,并自动调取上路行驶的车辆信息,给出拦截建议。
今年5月,“张警官”分析出车牌号为“冀G2***W”的注销车辆常在辖区活动,四大队据此精准布控,仅3天就成功查获这辆套牌车,驾驶员被处罚。据统计,“张警官”人工智能体已预警23辆隐患车辆,成功拦截18辆。
此外,我市交警部门依托该智能体,对嫌疑黑校车进行分析,有关大队根据该智能体反馈结果开展辖区内嫌疑黑校车的筛查工作,对嫌疑黑校车进行了有效拦截。
“发生交通事故后,该智能体在事故定性、责任划分上,第一时间提供准确的法律依据。”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介绍,它第一时间为交警提供参考,提高了现场处置效率。
在反诈战场,“张警官”更化身“财产安全卫士”,助力警方精准劝阻止损。
4月1日17时许,我市某银行工作人员将客户程某取现26万元的信息录入智能体时触发风险提示,提示该客户已于3月31日取现30万元。银行工作人员警觉后在询问程某时发现异常,遂联系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反诈中心第一时间与明德南派出所民警出警劝阻,到达现场后发现程某遭遇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经过耐心劝阻,程某将已取走的30万元存入银行,56万元资金被成功拦截。
让“最强大脑”深度赋能
推动大模型快速实现警务领域实战应用,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市公安局近年来持续开展科技练兵,打造“应用能手—创新工匠—领军专家”梯队,更以“英雄榜”“数据工匠大赛”“警务创新大赛”激发活力。
“张警官”的实战能力背后,是一套强力人才支撑体系。为推动“张警官”人工智能体落地,该局从人才库中选拔54名懂技术、懂业务的民警,专门组建“骆驼战队”开展集中研发。该战队攻克了数十项技术难题,历时46天发布了“张警官”人工智能体1.0版,又用2个多月完成从1.0到3.0版本的升级。
技术必须扎根实战土壤。“张警官”深度结合警务需求,推出“问、办、侦、索”四大应用体系。在测试期间,战队成员深入主城区派出所,反复征求意见,反复测试调优,修改知识库,较好地建立知识库动态更新机制,确保该人工智能体“源于实战,适用基层”。
(记者 孙媛 通讯员 田春雷)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