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洒满经开区市民广场,张家口市2025年“中华慈善日”“河北慈善周”“久久公益节”宣传活动现场涌动着一股超越仪式的暖流。当宣读倡议书的声音落下,慈善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化作了无数具体而微的生动瞬间。
银发初心:一张百元钞票的温度
在慈善普法宣传展板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引人注目。她挤到人群里,从贴身衣兜里取出叠放整齐的100元纸币,郑重地交给工作人员。“娃娃们念书是大事,”老人操着浓重的口音,“我这点钱,给娃买本书,也算圆个念想。”工作人员递上捐赠证书,老人摆摆手,只留下朴素的一句:“人人献一点爱,孩儿们的难关不就过去了?”这微薄的百元,如同古城墙上一块朴素的砖,默默垒砌着慈善的长城。她的身影很快汇入人流,那微微弯曲的脊背,撑起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民间善意。
集市烟火:指尖传递的爱心
公益集市的热闹自成一道风景。十六个摊位前人头攒动,“义”字招牌下升腾着滚烫的市井人情。书画义卖区墨香浮动,一幅“慈心润物”的书法被一位女士买下:“挂在家里,时时提醒行善。”旁边的义剪摊位,剃头推子作响,老师傅手法利落;义诊台前,医生测量血压,耐心解答老人的询问。打卡热地手工艺品摊位前,色彩斑斓的石头画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妈妈,这个小兔子买了,是不是就能帮助生病的小朋友了?”小女孩仰头问着,得到身旁母亲的肯定答复后,她兴奋地捧走了心仪之物。每一笔交易,硬币叮当或扫码轻响,都像一声微小的钟磬,敲击出聚沙成塔的回音——这些带着体温的义卖款项,终将照亮他人的暗夜。
青春誓言:书包里蕴藏的希望
启动仪式的高潮,落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的身上。当“微心愿”礼物递到他们手中时,现场骤然安静。一个听力障碍的小男孩紧紧抱着崭新的书包,把脸深深埋进去,再抬起头时,眼中有光芒闪烁。旁边一位女孩在老师引导下,努力而清晰地说:“谢——谢——!书包……好看!我会……好好学习!”她攥紧了书包带子,仿佛握住了开启未来的钥匙。这简短朴素的表达,胜过万语千言。此刻,慈善不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希望的接力——他们接过的不仅是一个书包、一套文具,更是社会托付的信任与期待。
广场四周,“依法兴善”“全民向善”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市民翻阅着《慈善法》小册子,在反诈展板前驻足讨论。现场舞台上“整合资源、行稳致远”的讲话余音未散,而具象的慈善图景已在人群深处铺陈开来。启动仪式是号角,慈善行动由无数如老人般的朴素奉献、集市中的点滴交易、孩子们眼中重燃的光芒共同书写。张家口这方大地正被这汩汩暖流浸润,守望相助的慈善观念在秋日艳阳下熠熠生辉。
(翟见英)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