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

湿地的绿色福祉

2025-09-09 10:23:3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河”的生命在于流动,流经之处所形成的湿地风貌与其相伴而生,孕育着一方水土,润泽着一方百姓。在永定河流域,她的嬗变不仅脉动在“水”的蜿蜒流淌中,还蕴藏在一片片广阔而灵动的大美湿地间。这背后是一场浩大的、接续的、系统的绿色革命。

  伴随着湿地保护和修复的绿色工程,湿地的功能日渐恢复,作用日益突显,生态效益带来了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推动了一域发展。

  如今,永定河之美,被时代重新定义。

    湿地  重生

  桑干河、洋河是永定河的重要支流,最终汇入官厅水库。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走廊,两河沿岸湿地资源丰富,尤其每年春秋,数以万计的候鸟途经迁徙,天蓝、水清、草绿、鸟集的图景,组成了一幅流动的生态画卷,用另一种方式讲述着沿河流域的四季更迭,生态蝶变。

  身后却是一场治理与发展的深刻变革。

  “曾经,河道、沿岸杂草丛生,采砂无序开挖严重,由于村庄距离河流较近,岸边生活垃圾成堆,生活污水常常被倒入河中,泛着恶臭,环境真的是脏乱差。和眼前的碧水绿岸、候鸟翔集相比,变化简直就是脱胎换骨。”作为涿鹿县湿地治理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该县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股股长刘庆龙总会不自觉地感叹。

  2016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将治理范围扩展至全流域;2018年,京津冀晋四省(市)政府与中交集团组建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开启永定河全流域系统治理。涿鹿成为治理中关键一环。

  “当时,全县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流域生态环境攻坚战,湿地治理同步推进。”刘庆龙感慨良多。

  严格查处采砂、开荒等各类型破坏湿地非法行为;种植香蒲、芦苇等适宜滨河地带生长的植物,固堤护岸,净化水质;对河岸带采取自然生态型治理措施,恢复受损河滩地……一系列治理工程构成了一套组合拳,在桑干河、洋河流域接续推进。

  而治理从来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一蹴而就,是要全方位、系统性的统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从大处着眼,于细节处着手。

  涿鹿县在湿地治理上从初始就迈出了“协同步伐”。初期创新构建起气象、环保、林草三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有效联动,为各方推动工作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至今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该县持续聚焦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构建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更是将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一体化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在桑干河综合整治工程、沿河重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镇雨污分流等工程的实施后,桑干河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出界水质主要指标稳定地表水Ⅲ类标准,2024年断面水质主要指标年均达地表水Ⅱ类标准;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实施后,桑干河彻底告别断流历史,地下水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回升0.6米。同时全域严控地下水开采、开发,关停自备井,发展高标准农田。多管齐下,河道径流量、稳定性和自洁力大大提升,进而反哺了湿地生态,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如今,这里河流型湿地面积达到406.99公顷,生态系统质量改善显著。

  穿越时间隧道,当年,与桑干河一脉相承的永定河流域生态状况别无二致,官厅湿地面积逐年萎缩,环境破坏严重。

  “湿地及河湖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陆上。我们紧紧抓住入河污染管理这个‘牛鼻子’,以入河河流、入河排污口等重点,构建起全链条、多层级的污染防治屏障。”怀来县林草局湿地中心主任王圣杰如是说。

  治理思路同样清晰。开展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率先突破的着力点,也是推进首都“两区”建设的具体体现。

  这些年,怀来县在湿地公园建设中,通过京冀密切协作开展环库水源涵养和保护,净化入库口水质,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采取生态补水、水系连通等技术措施,开展退耕还湿、退耕还林、人工湿地等工程,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加速……官厅水库北岸实施的湿地公园水源涵养一期工程,水库上游永定河区域开展的永定河水质净化一、二、三期工程以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湿地修复38.7平方公里,“地球之肾”逐渐焕发生机。

  “我市为加强怀来官厅水库湿地保护,2019年出台《张家口市官厅水库湿地保护条例》。该条例也是全省第一部关于湿地保护的地方立法。”市林草局湿地野保中心主任王树凯说,后怀来县发布多个管理办法,使湿地保护工作有章可循。同时成立“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事务中心”,对湿地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各类设施等进行常年巡护……

  在我市,“拱卫首都、辐射京津冀”的湿地保护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和谐  共生

  旭日带着些许凉意睁开了双眼,朝阳洒向静静流淌的桑干河,粼粼波光迎接来崭新的一天。河北涿鹿桑干河国家湿地管理中心主任杨国庆和同事照例拿好相机、望远镜,驾车驶向桑干河沿岸,开始了又一天的湿地巡护。这条路他们走到了第七个年头。“看,那儿是一只凤头鸊鷉。”杨国庆指向水中,不禁提高了声调。从7年前的“识鸟小白”到现在的“辨鸟专家”,如今每发现一只候鸟,他还会兴奋不已。用他的话说,以前为了工作逼着自己去认鸟,现在是真的爱上了鸟,一天不巡护总觉得缺点儿啥,一天不拍着鸟就不舒服。

  一上午时间,他们三组巡护队要对县域内桑干河、洋河沿线湿地上的界碑、界桩、宣传牌等基础设施,候鸟种类、数量及非法伤鸟、捕鱼、割草等行为进行巡查。巡查后还会将信息和照片整理归档形成每日的巡护日志。从2018年以来,这样的巡护日常每年不少于270天,这样的巡护日志已经记录到了第28本。

  都说候鸟的增加是湿地生态向好最直观的体现。翻开杨国庆的巡护日志,其中一个个变化的数字和一张张生动的照片拼凑出这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图景:2022年秋天,境内首次出现上千只天鹅途经停留;2024年3月26日,首次拍摄到上千只灰鹤在桑干河湿地公园栖息,现在这批“客人”冬天已经常住了;2025年4月,湿地公园首次监测到18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种群活动……如今,湿地公园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开始的一种增加至七种。

  这是多年来涿鹿县打响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战役进行时的一个缩影。

  2017年,河北涿鹿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以桑干河和洋河河道为主体,形成南北长43公里、东西宽12公里的生态廊道,总面积1364.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674.49公顷,湿地率达49.42%。立足区域范围内的湿地资源特点,将其集中起来统一治理,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目前,湿地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不断丰富着湿地内涵。依托日益完善的景观带,这里成为涿鹿县新的地标和会客厅,不仅当地居民平日有了休闲娱乐的新去处,每年还吸引着大批慕名前来的外地游客打卡游玩。为了“不要让它们只活在书本里”,去年这里开展起研学活动,在近距离接触湿地中,将保护理念植入每位涿鹿人的寻常生活。

  可持续的治理方式和亮眼的治理成果,同样在官厅湿地闪耀。

  官厅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候鸟迁徙过程中的重要中转站,丰富的食物资源及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吸引了天鹅、鸿雁、豆雁等数万只候鸟在这里停留补给。市林草局湿地野保中心主任王树凯介绍,目前,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的野生鸟类由原来的169种增加到192种,监测记录到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共40种。野生植物由原来的106种增加到358种。“鸟儿是生态环境最敏锐的‘侦察兵’,从开始的三三两两鸟类,到现在成群成片,可见生态改善成效明显,这里成了动植物的家园,我心里的‘动植物百科全书’也越来越厚了。”

  “看,那是黑鹳,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循着讲解员王亚宁的声音,游客将视线投向一面智慧大屏,只见数十只候鸟不断跃动,它们身上显示着一串电子编号。“这是红外观测设备,可以清楚地辨别鸟类,新‘朋友’来了,能一目了然。”

  为进一步提高湿地保护效果、湿地修复科技含量,怀来县采取多种措施对永定河及官厅水库湿地的水质、土壤等环境因子和野生动植物进行系统、实时监测,实现了湿地保护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与精细化。

   绿色  财富

  湿地焕新,换来更多可能。生态向好,红利不仅局于“绿水青山”,正转化为促增收、兴产业、助发展的“金山银山”。

  在涿鹿,“湿地+”的馈赠延续到了餐桌。

  眼下,正是涿鹿县现代林果科技示范园苹果大批上市的旺季。一进果园,扑鼻的果香直冲鼻腔。选果车间内,工人们正加紧分拣、装箱。“咱们这儿土肥、水好,种出来的水果香甜可口,市场认可度非常高。这批订单是本地超市的,那批是唐山的,还有运往北京的,这几年出口量也不少。”该示范园负责人邢旭东忙个不停。他告诉记者,示范园2017年投建,目前苹果树有4万棵,桃树3000余棵,梨树约2000棵,这两年陆续进入盛果期,去年水果总产量75万斤,预计今年产量超100万斤。

  良好的生态环境犹如沃土滋养着企业,同样,企业也在用绿色的发展方式赋能着这片热土。示范园坚持“科技兴林”,由北京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支撑,安装了田间自动化气象站;在栽培方式上,选用目前最先进的高纺锤形栽培模式;肥水管理上,采用先进的一体化数字控制灌溉设备,实现了节约化浇水、精准化施肥。

  在果园里,记者碰到了正在忙做的66岁村民杨胜斌。说起这些年的增收账他喜上眉梢,“示范园建设流转了我3亩土地,一亩地一年租金800元,平时我还能到这儿打工,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干10个月能挣两万多,一年下来收入就有3万元。现在守家在地挣两份钱比之前出去找活儿合适多了。”

  林果种植之路含金量更足,还是一条乡村振兴之路。该示范区流转当地界牌梁村土地800亩,累计带动当地群众增收1200多万元。

  在怀来,对“绿水青山”的解读同样践行于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融合中。

  老君山脚下,怀来县桑园镇夹河村,因洋河和桑干河两大支流在该地汇合而得名。向村北走不远,寻高地远眺,两河一路奔淌在一处三角地合流,一同形成永定河之源头。汩汩河水,终流入官厅水库。

  沙质土壤,充沛的水资源,独特的盆地小气候,昼夜温差大,成为当地葡萄产业发展的最优禀赋。

  夹河村党支部书记高峰军的“朋友圈”里,葡萄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从葡萄挂果到修剪再到成熟采摘,仿佛一部葡萄养成记,在线网友不少是他的客户。“今年收成很好,8月初早熟葡萄上市,销量不错。这几天马奶葡萄上市,顺丰第二天就能到,市区当天达到。”从刚开始的单一销售到现在的采摘、文旅、研学多业态发展,夹河村正成为桑干河流域上的富农新名片。

  官厅湿地孕育着这里得天独厚的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产业。该县在壮大绿色经济中,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提高葡萄品质的同时,有效保护着这泓碧水;葡萄酒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能耗和排放,守护着这片蓝天;采摘节、文化节等活动,串联起葡萄产业与文旅产业,擦亮着这张名片。  (韩洁 臧波 摄影 武殿森 通讯员 郭颖晖 杨磊)

编辑:苏颖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