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明,怀来官厅水库的水面被晨光染成淡金。退休教师宋艳丽牵着孙儿的手,指向掠过水面的白鸟:“快瞧,那是白鹭!搁在十几年前啊,这湖边上哪能见得到它们的身影。”老人的话语像一颗石子投入河中,漾开的波纹里,浮现出张家口变化的模样。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今年是这一理念提出20周年,作为京津冀生态屏障的重要节点,张家口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与污染防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推进首都“两区”建设,交出了一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答卷。
黄沙退却是青山
赤城县后城镇的杏花开得最盛的时候,村民闫志国总爱到山上转转。曾几何时,“风沙南侵要塞”是这片土地沉重的注脚。
他还记得2001年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面铺开,林业局的人来动员种树,老父亲拿着锄头梗着脖子:“把玉米地刨了种树,喝西北风?”后来政府承诺每年补粮补钱,老人才松了口。如今那片坡地早成了经济林,曾经裸露的黄土坡被绿意覆盖。从市林业和草原局的档案可知,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1661.9万亩。张家口由沙尘暴加强区变为减弱区,初步形成了抵御风沙南侵的第一道生态屏障。昔日“黄沙满天飞、流沙压塌房”的风沙通道成为如今满眼葱茏、生机盎然的绿色长廊。
修复的笔触亦在湿地间挥洒。“起初在康巴诺尔湖上想拍摄到一种新鸟种的确很难。”摄影爱好者杨德森镜头里记录着湖水的变迁。2018年,“退耕还湖”的号角吹响,一场历时七载的整治拉开大幕。休耕种草48万亩、增湿2776亩……这些数字如甘泉流淌,滋养了康巴诺尔。杨德森镜头里,康巴诺尔湖的候鸟种类,从最初记录的148种增加到225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黑鹳频繁现身。“这在十年前,简直都不敢想象。”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生态账本”令人感叹:全市P M2.5平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八,是北方地区唯一连续5年进入前20的城市。治理河道211.5公里,生态补水4894万立方米,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年来最好水平。新增营造林108.7万亩,治理退化草原20.3万亩。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植被繁茂、候鸟翔集。张垣大地蓝天白云常驻、碧水清流润城。
绿水青山的蝶变,源于持之以恒的制度创新与政策保障。张家口探索建立了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并创新运用绿色金融工具支持生态项目。通过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合作项目、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等机制,有效调动了各方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强化法治保障,严格执行环保法规,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环境监测与执法效能,为生态保护构筑了坚实的制度屏障。这些政策组合拳,为后续的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变革萌“新”芽
丰厚的生态家底,成为张家口产业“含绿量”提升的沃土,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的“含金量”。
在张宣科技,这家百岁钢铁老厂曾直面时代的诘问:传统巨轮如何在“双碳”航道不掉队?答案在氢冶金中找到——以“氢”代“碳”。2022年,全球首条120万吨氢冶金示范线贯通;2024年,应用绿氢作为还原气实现稳定生产,产品合格率百分百,成功验证了“绿电——绿氢——绿钢”生产的技术可行性。创新不止于此:耐蚀合金、精密合金等多种绿材成功开发。这一转型证明,传统重工业也能在绿色发展浪潮中焕发新生。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际,新能源、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张家口在产业转型的探索路上越走越“新”。
张北草原上,百米高的白色风车矩阵缓缓旋转。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的控制室内,曲线跃动的屏幕正追踪绿电奔涌——这里平均每年可发出优质绿电超12亿千瓦时,为满足首都38万用户用电量提供了坚实保障。“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句金句背后,是新能源并网规模达4243.5万千瓦的硬实力,我市已位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地级市前列。
在怀来中国联通大数据创新产业园,蓝色指示灯如星群闪烁,脉动着“最强大脑”的算力强音。得益于丰沛绿色电力支撑,张家口加速筑起大数据产业集群,不仅有阿里云、腾讯云、秦淮数据等众多互联网头部企业入驻,还成为字节跳动、阿里云多个大型数据中心的所在地。截至6月底,张家口累计投运数据中心项目达39个,服务器规模172万台,通用算力1.75万P,智能算力25.5万,稳居全国“东数西算”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前列。
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与优良稳定的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发展清洁能源和大数据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山水唱响幸福歌
2021年初,沽源县老掌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积凯立刻被村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景象揪住了心。村民们守着人均一亩三分薄田,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守着这么美的草原天路,咱可不能端着金饭碗讨饭吃啊!”张积凯暗下决心。
一场整治村庄环境的行动随即展开。他们考察网红民宿、筹集专项修缮资金……当年夏天,村会计老王带头建起的“老掌沟第一家”民宿开业了。生意出奇火爆,短短38天竟赚得4.2万元。这把火彻底点燃了沉寂的山村。如今十家农家院落地开花、连点成线。每逢周末,北京游客的车能挤满停车场;烤全羊的浓香飘荡二里开外,往日的荒凉早已被喧嚣热闹取代。
“原来绿水青山真的能变成金山银山!”乡亲们望着新景,脸上笑开了花。文体旅游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机。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一举突破8900万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达到1049亿元。各大景区人气爆棚,已然成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最生动的注脚。
在蔚县,九宫峪康养度假区作为“田园蔚州”综合体的核心项目,正迎来一拨又一拨客人。“试运营一个月以来,日均接待超1000人次,周末客房预订率超过90%,其中七成游客来自京津。”蔚尚瑞熙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蒋雯介绍道。随着京张两地29个康养服务协议的签订,越来越多当地群众发现,就业的机会多了,致富的路子宽了。怀来县荣瑷医康养中心、下花园区蓝城桃李春风等一批省级示范项目,不仅吸引外来游客,更直接为当地群众创造了护理、服务、管理等众多岗位。与此同时,“五区一带”(医养、运动、社区、温泉、生态五大示范区和京张高铁康养带)环京养老布局稳步推进,正逐步形成一条条融合发展与就业增收的新链条。村民们不再仅仅依靠传统农耕,不少人在康养机构、民宿酒店、文化体验项目中实现了就地就业、稳定增收。“守着好生态,不怕没饭碗!”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村民心声。
二十载风雨兼程,每一片新绿的树叶,每一缕清澈的河风,每一度清洁的电流,无不诉说着“两山”理念的磅礴伟力。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张家口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烫金名片与生动实践。 (记者 王映华)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