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

永定河如何成为“流动的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实践

2025-09-05 16:20:38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永定河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系与生态廊道。20世纪70年代,因气候变化、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退化,永定河陷入断流危机,一度威胁首都生态安全。

  从“枯河”到“流动的生命线”,永定河的重生,不仅是河流的复兴,更是生态优先流域治理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实践,以及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写意。

    “季节性断流”成历史

  在怀来县桑园镇夹河村,从远方流淌而来的桑干河,与洋河“双流合抱”。洋河水携泥沙呈现黄褐色,桑干河水则更显蓝绿色,两水交融汇成永定河后,河面陡然宽阔起来。

  夹河村村民说,现在河床常年有水,在春、秋季向下游补水以及多雨季节,河道水量大、流速快。

  20世纪70年代,由于气候变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永定河不堪重负,甚至陷入断流危机,威胁京津冀生态安全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做好永定河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率先突破的着力点,也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首都“两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永定河上游两大支流为桑干河和洋河。永定河生态水量调度利用引黄工程等作为补水水源,维持桑干河、洋河河道内生态基流,利用官厅水库及下游小红门再生水和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水作为补水水源,维持永定河山峡段全年生态基流、平原段维持一定生态水面。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科科长赵晶晶介绍,我市在永定河流域修建4座大中型水库,分别为册田水库、友谊水库、洋河水库及万家寨水库。其中大型的尚义县友谊水库和中型的怀来县洋河水库,近年来承担了主要的生态补水任务。

  一泓清水送北京。2019年以来,我市加大境内水库下泄流量,为永定河生态补水,同时做好山西省册田水库补水管护工作,累计实施补水护水超10亿立方米。永定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断流之河”走向“流动之河”,而补水的背后是一场贯穿流域上下游、跨区域、全季节的系统调度与生态协同。

  今年上半年,我市牢牢把握降水量较多、河道来水较丰的有利时机,持续开展生态补水工作,永定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共完成生态补水3.48亿立方米,其中洋河水库累计向洋河实施生态补水2.39亿立方米;友谊水库累计向东洋河实施生态补水0.77亿立方米;云州水库向白河累计补水0.32亿立方米。

  当永定河重新流动,滔滔河水科学有序地向前奔跑,河道不再干涸,地下水得到回补,水生生态悄然重建。

  

  “落地样板”的生态实践

  桑干河,相传每年桑葚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得名。

  它从山西省大同市入境我市,自西向东流经阳原、蔚县、涿鹿和怀来。迢遥不断的河水滋润两岸肥沃土地,孕育悠久的历史文化,留下人类千百万年来进步的印迹。

  这条河经年累月有水,但在水量少时,河床裸露,曾存在行洪能力不足、生态系统退化、河道径流逐年减少、环境承载力差等问题。

  201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多部委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总体方案》,治理河段包括洋河、桑干河、清水河和永定新河。2018年,京津冀晋四省(市)政府与中交集团组建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开启永定河全流域系统治理,目标是将其恢复为“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何佩平介绍,多年来,我市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大水土流失和风沙源治理力度,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营造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实施封山育林增加生物多样性。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发展节水灌溉面积超五万亩,农业用水量进一步减少,农业用水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主要河道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两岸地下水有效回补。

  2019年9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张家口市桑干河综合整治工程调整实施方案》,工程起点为阳原县东井集镇施家会村,终点为桑洋湿地,全长171.2公里,工程范围涉及阳原县、涿鹿县和怀来县。

  日前,桑干河综合整治工程(阳原段)已完成合同工程验收,自2020年1月开工以来,交出亮眼“成绩单”:新建堤防、落成漫水桥(路)、打通沿河交通节点、修建巡河路,串联化稍营、三马坊等旅游重镇;打造绿化节点与桑壶湿地,构建连续的河道生态修复带。

  阳原段工程主要包括防洪输水和生态修复工程。当地利用桑干河揣骨疃大桥两侧现有水面和芦苇塘,在主槽边缘种植开花类水生植物千屈菜、黄菖蒲等,形成小型湿地景观。利用水生植物不仅能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而且有利于营造水上植物景观。通过水生植物群落的阻滤、沉降、吸附等物理作用,以及植物体的吸收、积累等作用达到水质净化效果。

  作为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桑干河综合整治工程(阳原段)不仅重塑桑干河88公里河道生态肌理,更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成效和全新姿态,融入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大局,成为首都“两区”建设标志性工程。

  桑干河(阳原段)最美的河段在揣骨疃镇,伫立岸边,河道水面宽阔,蜿蜒流淌,远处青山如黛;近前河水悠悠,让人记住了乡愁、记住了归途。

       “绿水青山”的生态变现

  永定河,是奔涌向前的流动之河,是沉淀岁月的记忆之河,更是传递心声的灵动之河。它于静水深流间,悄然诉说着这个时代里最澎湃的绿色回响。

  桑干河一路水急崖峭,唯独到涿鹿水势平缓。作为桑干河治理的落地成果,建在桑干河北岸南环路以南的涿鹿县桑干河旅游风景区,将生态与文化结合起来,打造了文化长廊区、湿地公园宣教区、栈道休闲区等8个区;丁玲文化广场、物华天宝广场、亲水广场等5个广场和1个彩色沥青休闲步道。

  花掩河湖,绿映堤岸,涿鹿的桑干河道成为一条健康、魅力和灵性的绿色旅游带,成为游客滨水休闲娱乐之地。

  一条生命之河,不只有水、有岸、有景,更有生态、有产业、有活力。

  洋河自西向东流经宣化古城,江家屯镇坐落在宣化区洋河南岸,该镇把洋河南岸紧邻村庄的土地集中连片打包,开启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宣化区江家屯镇党委负责人刘剑飞介绍,依托储备林生态项目,在洋河南岸,将临河1.1万亩土地打造成“五环”景观的万亩生态林果公园,栽植香酥梨、金枝槐、八棱海棠等树种。从内而外的五环,一环一景观带,花卉观赏、果树采摘、廊道骑行,构建起花田林海。联合宣化区葡萄研究所,流转1000亩土地建设现代葡萄产业园,建设了150亩连栋大棚、200亩漏斗架区、100亩种质资源区和7亩玻璃温室。在传承古葡萄种植的同时,培育出维多利亚、醉金香等300多个葡萄新品种,为宣化葡萄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宣化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还是全国首家以“张杂谷”为主的全产业链示范园,4大基地、26个重点项目、46个重点工程均落户江家屯镇沿河农业产业带……

  如今,在洋河南岸形成了总跨度2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亩的沿河农业产业带,覆盖8个村庄,惠及1万余名村民,为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一条发展高端农业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犹如画卷一般铺陈开来。

  阳原县水务局局长王向忠说,桑干河生态廊道既是防洪屏障,也是发展轴线,沿岸巡河路作为贯穿全县的第三条交通干线,紧邻生态景观带,直接串联起沿线的温泉、古村落等旅游资源,成为一条兼具生态价值与旅游潜力的“黄金廊道”。

  桑干河两岸农林牧产丰硕。涿鹿的紫皮大蒜蒜瓣肥大多汁、气味浓郁,辛辣,已有300年生产历史。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紫皮大蒜作为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发展,年产量达0.12万吨,被认定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在夹河村,村民在永定河边种植葡萄,这一带是白玛奶葡萄原产地,靠种植葡萄村民增加了收入。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为13.51万亩,总产量达25万吨,规模和产量均居河北省第一。重点打造了怀涿盆地高品质鲜食及酿酒葡萄、宣化牛奶葡萄、阳原精品鲜食葡萄3个产业示范带,上述产业示范带就建在永定河流域。

  水生生态的重建,叫响了张家口绿色农业品牌,特色农产品从河流两岸走向广阔市场,实现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变现。

  河流复兴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繁荣,更是文明回归。夏日的官厅水库风景秀丽,绿色的湖面被青山环绕,白色的风机高耸挺立,京张高铁从此经过时,乘客情不自禁拿出手机拍下窗外的如画风景。

  美丽的官厅湖畔成了京津冀市民夏季旅游的“打卡地”,水库附近有不少农家院,农家铁锅炖鱼是一道美味,从水库打捞上来的大鲤鱼切成段,配上小嘎鱼,大铁锅壁再贴上一圈金黄的玉米饼,锅底的白菜、粉条和豆腐等食材咕嘟咕嘟越炖越入味……

  今天的永定河,不仅是一条流动的河,更是一条复苏的河、希望的河。它穿越高原、山谷、平原,一路奔涌向前,承载生态文明的梦想与实践,成为张家口乃至京津冀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剪影与不朽丰碑。

     (魏民 朱建杰 郭静娴 王玮 郭颖晖 )

编辑:苏颖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