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

纸上雪花,亦显万千荣光——张家口日报社“冬奥时间”纪事

2025-08-26 10:31:58  来源:

  2013年11月3日,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递交申请,提名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消息传来,奥林匹克梦想在塞外山城被瞬间点燃,张家口日报社以前所未有的热忱投入助力申冬奥工作。

  图片说明:雪如意   武殿森 摄

  图片说明:运动员在训练      武殿森 摄

  图片说明:运动员在比赛      武殿森 摄

  2014年7月7日,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正式宣布北京与张家口联合成为2022年冬奥会候选城市,京张联合申冬奥又向前迈进一步。2015年7月31日,当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的消息传回,整个张家口沸腾了。在申冬奥成功当天,张家口日报紧急制作8版号外,免费发放10万份,记录市民庆祝场景。

  作为这座城市的主流舆论阵地,张家口日报社深知,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向世界展示张家口崭新形象的绝佳契机。从申办成功的那一刻起,报社全体人员便投身于另一个“赛场”——用笔尖记录时代变迁,用镜头定格精彩瞬间,用心用情讲述张家口的冬奥故事。

                                   记录冬奥时刻 

  冬奥会是历史机遇,对张家口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大事,由此进入发展黄金期,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升级,实现全面跨越。

  在冬奥筹办期间,张家口日报社远远超出一般地方媒体常规报道角色,承担了向全市、全国乃至世界宣传冬奥筹备进展的任务。既是权威信息的发布者、全民热情的点燃者,又是城市形象的塑造者。

  超前谋划,早在2016年就成立冬奥宣传领导小组,确立“全程参与、全景记录、全媒传播”工作方针,创新采用“项目制+专班制”工作模式,组建包括文字采写、摄影摄像、新媒体编辑、视觉设计等在内的20余个专业团队。通过全方位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不仅记录了张家口因冬奥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深度参与和推动了这一历史进程,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和张家口的长远发展贡献了媒体力量。

  期间,记者足迹遍布张家口赛区冬奥场馆建设工地,用数千篇报道、数万张图片,完整见证了从规划蓝图到场馆林立的全过程。这份坚持,让《张家口日报》成为记录冬奥筹办最全面、最翔实的“地方志”。

  2021年11月25至28日,“相约北京”2021/2022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比赛在云顶滑雪公园举行,这是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首场国际测试赛。张家口日报社派出记者,对测试赛在赛事保障、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报道。“我们采写了《为让一棵树,冬奥赛道转个弯儿》《‘绿电’首次照亮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记者揭秘‘雪如意’赛道上为何会有松枝》等稿件,解开张家口赛区冬奥场馆的神秘面纱。”记者赵晓刚回忆。

  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举行,张家口日报社抽调采编骨干组成特别报道团队,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安全出版的双重压力,全体报人展现了非凡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高质量完成冬奥宣传保障任务。

                                 另一枚沉甸甸的“金牌”

  2020年12月,武殿森作为张家口日报社的一名记者,被选派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群运行团队,负责内宣工作的会议、活动、场馆建设等资料留存的拍摄工作。“我有幸见证了云顶场馆群的建设,也近距离看到了冬奥核心区的美景和赛事,我能做的就是一次次举起相机,将这些难忘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历史。我见证筹办,我定格经典,我铭记荣光!”武殿森说。

  从筹办到举办期间,20余个团队、500余名编辑记者联合作战,高质量完成了新闻宣传、电视转播服务与媒体运行、奥运重大节点活动策划组织执行、火炬传递、《印象·张家口》城市奥运礼品制作等5个方面110多项具体任务。

  聚焦“我们的变化”“我们的旗帜”“我们的故事”“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期待”“我们的答卷”六大核心主题,整体性策划,矩阵式推进。全媒体日均原创发稿200篇以上,原创量是平时的4倍,新媒体总访问量达3.1亿次。所有承接的大型活动完整顺畅,圆满成功,受到北京冬奥组委和国内合作媒体的充分肯定。

  冬奥会落幕,但张家口日报社的责任从未止步。通过“后奥运经济发展”“聚焦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数说新动能”等专栏,持续关注冬奥场馆可持续利用、后奥运经济、冰雪产业发展等议题,继续作好冬奥后半篇文章,为交出本地发展优异答卷贡献媒体力量。

  从2015年到2025年,十年弹指一挥间。张家口日报社用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一个个视频,不仅记录了冬奥盛事,更参与和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华丽蜕变。这份特殊的“冬奥记忆”,已经成为塞外山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广大记者编辑继续讲好张家口故事,传播张家口声音。(记者 魏民)

编辑:苏颖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