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

冷凉沃土育错季好菜,张家口沽源“蔬”写乡村振兴好“丰”景

2025-07-25 17:24:53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清晨六点的沽源县西辛营乡,架豆地里已经响起此起彼伏的掐断声。菜农郝明指尖捏住豆荚基部轻轻一折,“啪”的脆响里裹着露水——刚摘下的架豆带着淡绿色的光晕,饱满的豆粒在荚内排成整齐的队列。他身后的摘下的架豆渐渐堆成小山,远处的三轮车已经在田埂上候着,准备把这批新鲜架豆送往乡级分拣中心。

  “品相不错吧?抢手得很呐!半个多月前,客商就打来电话‘远程抢菜’。这几百亩,早就名‘花’有主啰……”西辛营乡党支部书记苗世海笑着对记者说。

  的确,记者一路走访沽源冷凉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们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愁卖!”

  作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西兰花之乡”“中国架豆之乡”,沽源产各类蔬菜超150万吨以上,产值超15亿元。蔬菜的成功,离不开先天的资源优势,更得益于科技的助力和产业的融合发展。

  好气候种出错季好菜

  “你看这豆荚,肉厚、纤维少,咬下去一点筋没有。”郝明举起刚摘下的架豆向记者展示。这里种植的架豆,凭借优良的品质,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当地菜农深知,这样的好品质源于家乡这片沃土。沽源拥有200余万亩耕地,其中42万亩富硒土地为蔬菜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富硒土壤就像一个天然的养分库,让生长在这里的蔬菜自带优势。

  高海拔的地理特征,给沽源带来了冷凉的气候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这样的气候条件对蔬菜生长十分有利,能让蔬菜积累更多的糖分和维生素,口感也更为出众。而且,沽源地区工业污染少,生态环境优良,从源头保证了蔬菜的绿色品质。

  独特的自然条件,让沽源成为错季蔬菜的优质产区。每当京津冀平原地区进入高温季节,蔬菜生长受到影响时,沽源的白菜花、西兰花等蔬菜恰好迎来生长旺季。沽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7到9月,沽源的蔬菜能及时填补京津市场的供应空缺,价格比普通蔬菜高出20%左右,还常常供不应求。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形成了多个特色产业带。西辛营乡、白土窑乡的4万亩架豆产业带,是华北地区较大的架豆生产基地;闪电河乡、二道渠乡的花椰菜产业带,承担着首都蔬菜应急保障的任务;高山堡乡、平定堡镇的细菜产业带,产出的菠菜、冰菜等高端蔬菜,能够直供北京的商超。

  在品牌建设方面,沽源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金莲川”等本土品牌逐渐打响知名度,还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在沽源县蔬菜交易市场,标有“金莲川”品牌的西兰花正被打包发往上海等地。市场负责人表示,这些品牌蔬菜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超市里很受认可,去年出口蔬菜就有8万吨,远销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科技让好菜“吃上好饭”

  菜好,是前提,但要让地处偏远的沽源,成为北京的“错季菜园”,其中还有大“学问”。

  这个“学问”怎么做?沽源的破题之笔是科技赋能加严控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在沽源县西辛营乡设立的农业科技小院,为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小院的工作人员会定期对当地耕地的土壤进行检测,绘制出养分分布图标,为每块地制定专属的“营养处方”。这样一来,农户可以根据处方精准施肥,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蔬菜品质。云天化农业服务部的技术员在这里驻点多年,见证了当地菜农种植方式的转变。以前,农户施肥比较随意,像“撒胡椒面”一样;现在,他们学会了使用滴灌带精准追肥。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从过去单纯依赖打药,转变为使用诱虫板、生物农药等更科学的方法。曾经有东辛营村的种植户因土壤酸化导致架豆减产,在技术员的指导下,通过施用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当年架豆亩产就从3000斤提高到4500斤。

  标准化生产是保障蔬菜品质的重要环节。沽源县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为路径推动蔬菜产业升级。目前,全县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8家。同时,通过“专家下乡+田间课堂”的方式培训农户。二道渠乡的种植户张桂英在种植彩椒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彩椒藤蔓沿着统一高度的吊绳攀爬,果实间距均匀。她表示,按标准留果,每株留4个,果实个头匀称,收购价能比普通果实多卖5毛一斤,现在她的5个大棚,年收入比3年前翻了一番。

  目前,全县恒温库冷藏能力达50万吨,13个蔬菜市场年交易量超75万吨;农产品品牌化包装率达25%,架豆、西兰花等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正如科技小院专家所说,沽源蔬菜的竞争力,是科技与自然条件完美结合的体现。

  产业链让好菜“卖上好价”

  菜种得好不好,最终得由市场去评判。

  如何占领市场份额?品牌引擎功不可没。依托“中国架豆之乡”“中国西兰花之乡”等国字号荣誉底蕴,精心培育了“金莲川”“五花草甸”“雄霸”“翡翠绿”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品牌矩阵。沽源以品质为基,借力国内外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平台强势发声,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渠道端,“农超对接”让沽源菜直供物美、京客隆等大型连锁超市;“农社对接”打通社区团购最后一公里;而像“柿事如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这样的项目,则开辟了农旅融合的新赛道,吸引游客前来采摘体验,以舌尖上的美味和沉浸式体验,加深消费者对“沽源菜”品牌的认知与好感。市场半径因此持续扩展,从稳固的京津腹地,延伸至长三角、珠三角,乃至日韩、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年外销蔬菜超150万吨,真正实现“沽源绿意,通达天下”。

  而沽源并没有止步于“种菜”。千喜鹤沽源绿色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是沽源蔬菜产业链延伸的重要举措。这个投资5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将拥有8条净菜深加工生产线,预计年产值1.5亿元。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未来沽源的蔬菜不仅可以鲜卖,还能加工成预制菜、脱水蔬菜等产品,让沽源蔬菜的销售范围进一步扩大。过去,沽源蔬菜大多以原料形式外销,附加值较低。如今,通过积极引进高端优质蔬菜深加工企业,持续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企业注重产后加工及产品销售,以千喜鹤、三源、五花草甸、北菜等农产品示范基地为依托,持续扩大生菜、西兰花等产品出口规模,培育打造“沽之源”区域蔬菜品牌,不断建立净菜加工基地,发展半成品净菜、即用蔬菜等。(河山新闻记者 王映华 通讯员 赵晨阳 王晓曦)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