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41°热”:一种冷凉资源,多种业态释放
7月份以来,全国多地陷入高温“烤”验,被闷热与潮湿笼罩。而北纬41°的张家口,正以坝上长风为笔,蘸取桦皮岭21℃的松涛,在燕山褶皱间写下对“清凉”的释义。
张家口的夏天,从不被定义。
夏清凉——自然的馈赠
“我们张家口的夏天很舒服,寻一处阴凉地,有微风轻拂,就能带来丝丝凉意。”在天津工作的小雅,每每和同事说起家乡的夏天,总是一脸自豪。
张家口的夏天,平均21℃的气温。市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海江介绍,张家口之所以在夏季高温天气中能保持相对凉爽,尤其是早晚温度适宜,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特征以及风道效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赵海江解释,张家口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较高,尤其是坝上地区,如张北、康保等地海拔在1300米以上,而坝下的张家口市区海拔也有700米。根据气象学原理,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因此,张家口的气温相比同纬度低海拔城市,如北京、石家庄等明显偏低。
“张家口是北方著名的风道城市,常年风力较大,尤其在春季和秋季,大风天气频繁。夏季时,这股气流有助于加速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得体感温度更低。”赵海江介绍,张家口市位于燕山山脉和阴山余脉的交汇处,地形复杂,北部为坝上高原,南部为山地和河谷。这种地形形成了天然的“风口”,尤其是来自蒙古高原的冷空气可以顺畅南下。再加上崇礼、赤城等地森林覆盖率较高,植被的蒸腾作用有助于降低环境温度,同时减少热岛效应。坝上草原的广阔草甸也有助于调节局部气候,形成更凉爽的小环境。
“总结来说,高海拔降低了基础温度,地形风道促进空气流动,冷空气南下抑制高温,昼夜温差大使得夜间降温明显。这些因素使得张家口在夏季成为华北地区难得的避暑胜地。”赵海江说,依托北纬41°黄金生态线,张家口市气候资源转化连获国家认证。2023年,张家口市和崇礼区被评为全国“避暑旅游优选地”,是河北省唯一入选的市和县区;2024年,崇礼区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崇礼区、张北县还双双入选“河北省气候旅游优选地”;不久前,中国气象局发布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我市草原天路榜上有名,入编“京北燕晋·避暑走廊”路线。
旅游热——凉经济崛起
“到张家口清凉一夏”,7月以来,我市“凉经济”迅速升温,景区、旅行社、酒店、民宿接待游客数量暴增。
“在草原上驰骋,过21℃的夏天。”从北京自驾到草原天路,当看到满眼绿色的草原风光,唐颖拍下了眼前的美景,并发了一条朋友圈。
“我们营地在野狐岭和桦皮岭中间,七八月份是营地游客最多的时候,平均每天要接待300人左右。这些日子,115间客房基本住满。”青草堂度假营地负责人李燕龙介绍,今年是他们营业的第5年,为满足游客需求,他们打造了露营地、篝火晚会、现场演出等多个项目,让渴望逃离暑热的人们玩得尽兴。
每到周末,沽源县丰源店乡老掌沟村追梦人家民宿门口就停满了外地车牌的车辆,客房一房难求。“周末基本是满客,收入翻了几番!”最近一段时间,追梦人家民宿负责人刘永生忙得不可开交。他告诉记者,前来住宿的游客京津冀占比90%,大家来老掌沟旅游,一方面是奔着这片越野胜地,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里昼夜温差大,适合避暑。
三年前,刘永生和爱人齐久红回到村里,在家里的宅基地上盖起了民宿。夏至、芒种、冬至……8间坐北朝南用节气命名的房间散发着诗意。民宿运营以来,市场需求量超乎这对夫妻的想象。今年,他们又开始装修另一处民宿。
“这里没有令人窒息的闷热,没有黏腻的潮湿,空气中透着清爽与宁静,太舒服了!”7月17日,在崇礼区高家营镇大野露营基地,北京人张建国和家人支起天幕,开启一天的惬意时光。
与声名远播的滑雪资源相比,崇礼的夏季也毫不逊色。一入夏,冬奥村、富龙小镇、太舞小镇等纷纷成为避暑休闲的热门打卡地,“清凉运动套餐”——徒步、骑行、露营等活动风靡一时,音乐节、啤酒节精彩不断,各大景区房源紧张的现状,证明了“清凉+山地运动”组合的强大魅力。
在“避暑游”成为京津冀游客普遍青睐的当下,张家口凭借凉爽宜人的气候“出圈”。这一点,海洋国际旅行社店长任冰颖颇有感触。这些天,店里的咨询电话格外火爆。
“我市的‘清凉’路线主要有这几种,张北线路以草原天路、中都草原、野狐岭生态旅游区为主;沽源线路以滦河神韵、五花草甸、冰山梁、仙露湖湿地景区为主;崇礼线路以翠云山、太舞小镇、雪如意等景区为主。”任冰颖说,除了坝上,坝下蔚县的小五台辉川景区、空中草原,宣化的桑干河大峡谷,也比较受游客青睐。
避暑乡——康养新旅程
“山风散浮热,不觉夏日长。”来自北京的72岁老人陈万里,十分中意崇礼的夏季。
2022年以来,他每年夏天都带着老伴在崇礼住上一段时间。如他所说,清晨在鸟鸣声中醒来,推窗有清新空气扑面。驱车到翠云山森林风景区不过20分钟,置身林中,满眼绿意,这份惬意令他难忘。
在下花园区碧桂园北京郡京御山水小区,山东烟台的董玉萍老人和老伴从2019年就定居于此。每天吃过早饭后,董玉萍老两口便开始在小区楼下锻炼,或者到附近小公园遛弯。她说:“这里凉快,空气质量也好,夏天也不用开空调,特别舒适,很适合养老。”在小区里,像董玉萍这样的“新市民”不在少数,他们一起锻炼健身、打牌娱乐,融入了本地生活,享受着清凉惬意时光。
风光旖旎的官厅湖畔,天保京北健康城是又一新兴康养项目。83岁的谭大爷,是这里年龄最长的“租客”。今年五月份,他接触到项目推广资料,了解了这里,便慕名而来。
“正式营业以来,京北健康城的体验者便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已有600多位长者前来试住,其中大部分来自北京。”天保京北健康城负责人孔德昌介绍,随着暑期的临近,预计前来旅居的人会日益增多。
“不同群体对康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需求,决定了康养产业在张家口的多元化发展。”谈及康养项目的发展前景,孔德昌信心满满。他介绍,天保京北健康城并非局限于传统的避暑功能,而是把重点放在“生态+医疗”的独特模式。将当地宜人的冷凉气候与养护深度结合,精心打造成一个集旅游、居住、体检、治疗、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康养文旅项目。
从官厅湖畔到坝上草原,从秀丽海陀到冬奥小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张家口在文体旅游之外,大兴避暑康养,吸引越来越多外地老年人,开启他们全新的康养旅居生活。一种冷凉资源,正在释放出千百种业态。面对一个个这样的场景,谁能说北纬41·不热?(记者 王晓娜 吕慧 通讯员 王丽霞 李越 宋海鑫)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