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经济脉搏的每一次跳动,都真切地流淌在你我的生活日常——它可能藏在一辆新能源车科技的突破里,展现在光伏板下牧羊人舒展的眉宇间,响彻在为乡村主播答疑解惑的课堂中,更融进借生态优势铺展的乡村致富链里。那些钱包悄悄鼓起来的欣喜、生活品质升级的踏实、在新赛道上往前闯的底气,都是个体与时代共振的“小确幸”,值得被认真记录。
太阳炙烤着大地,尚义县大苏计乡郝家地村光伏发电场内,光伏板像一把把大伞,撑起了牛羊都喜欢的荫凉,只见一群牛儿在光伏板下悠闲地吃着草。
“在光伏板下放牛,还挺舒服。”“牛倌”刘振喜笑着说,“以前担心建光伏电场,我们没地儿放牛咋办,现在感觉一点儿也不影响。”
他站在光伏板下,抬手比画着说:“离地面这么高,足有2米多。”
两年多前,刘振喜听说在村子西南方向要建光伏发电场,作为村里的老养牛户,他最担心的问题是,建光伏电场要占用大量的滩地草地,而这些地方正是养殖户们放牧的好地方。这地儿一旦被占,养殖肯定受影响。
“没想到,光伏板可以抬高,电场内可以放牛,真先进!”他感慨道。
刘振喜说的光伏发电场,正是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去年11月并网的省重点项目——尚义400兆瓦牧光互补光伏项目。
何为“牧光互补”?
“从最初设计上就考虑如何实现板上发电,板下放牧的问题。”中国能建天津电建尚义津尚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申小军介绍,电站内光伏支架要比普通支架高出5倍,光伏组件最低点距离地面达2.5米,前后排间距约12.5米,这样设计虽然提高了成本,但完全满足了放牧的需求。
记者看到,“牧光互补”光伏组件安装在混凝土管装支柱上面,据说这种支柱承重力强,不仅抗风,也不怕牲畜摩擦碰撞。
为什么要建设“牧光互补”?
依托坝上风光资源优势,在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中,尚义县积极对接新能源行业领军企业,已有20余家光伏发电企业落地。
大苏计乡地处尚义县北部,地势开阔平坦,畜牧业发达,以郝家地村为例,全村共128户,其中养殖户就有70多户。
在平衡新能源发展与养殖放牧的关系中,“牧光互补”无疑是最理想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一地多用”双丰收。
夏季的大苏计乡满目葱茏,连片的光伏板在太阳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的绿电从这里发出,送往京津冀。
“6月份发电量近7000万度。”申小军告诉记者,“夏季用电高峰,绿电彰显优势。”
据了解,尚义400兆瓦牧光互补光伏项目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6亿度,年经营收入约2.3亿元,年纳税约0.3亿元,相比火力电发,年节约标煤约25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60万吨。同时,光伏电场建设能起到遮阴、防风、固沙,减少水分蒸发等作用,草场内,牛羊的粪便又成为天然肥料,滋养着土地,使整个生态环境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申小军介绍,今年以来,公司一直在做草场复垦工作,在场区进行平整土方、灌木补栽等,加上今年雨水丰沛,目前,场区全部被植被覆盖,几乎没有裸露土地。
到光伏电场放牧是刘振喜的日常,可他说:“现在放牛和以前可不一样,光伏电场建在我们村,我们有了流转土地的收入,牛羊还有了更好的‘就餐’环境,以后我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实现‘双增收’。”(记者 张凤燕)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