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康保县

绣花功里夯基石——康保县创新推动基层多元治理

2025-07-21 16:19:14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近年来,康保县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等重点工作,以高效服务便民、基层治理安民为目标任务,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前提下,强化、整合、统筹、协调各类资源,打造“多元共治”服务平台,用“绣花”般精细治理传递城市“温度”,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置区居民过上安居乐业的新生活。张凤燕 摄

                                    怡安康城惠民演出。

                            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活动。

                        全国文明村沙院村村民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张凤燕 摄

                        城市大脑——数字康保·智慧运营指挥中心。 张凤燕 摄

                           康保县数字化建设广泛应用于特色农牧。张凤燕 摄

        

                        党建领航 织密安置区治理“一张网”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怡安康城的每个角落,广场上妇女们伴随着音乐的律动翩翩起舞,凉亭里老人们三五围坐唠着家常,绿植间孩子们嬉闹玩耍。这个看起来寻常安逸的小区,正是曾经让人瞩目的河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

  7年时光荏苒,康保县全力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将一桩桩民生关切,转化为幸福生活的甘甜,让搬迁群众不仅住上新房子,更过上了有盼头、有尊严的新生活。

  什么是“新生活”?

  “家门口有社区卫生院、有惠民食堂、有活动中心、有为民服务中心,想办什么,不出小区就能办,生活便利是最大的幸福。”这是70岁老人刘永娥的“新生活”;

  “社区免费开展家政培训,通过学习获得一技之长,从没有工作的农村妇女到现在有了稳定收入,搬到城里能就业是最大的幸福。”这是55岁居民马建琴的“新生活”;

  ……

  如何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康保县以系统思维破解“后半程”难题,在便民服务、就业扶持等领域精准施策,切实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怡安康城成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示范安置区、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安置区。

  稳稳的幸福,需要从良好基层治理做起。怡安康城以党建引领作保障,不断健全组织体系,提升管理质效。

  2022年3月怡安康城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成立,形成了“1个党工委,5个党总支,31个党支部,95个党小组”四级党组织和“1个网格长,5个片区长,24个网格员,95个楼栋长”四级网格化交叉任职的党组织全覆盖、双管理组织局面,并创新推行全权管理与双重管理两种党建模式。即怡安康城党工委、管委会对整体搬迁村的干部、党员进行全权管理;非整体搬迁村村级重大事项决定、利益分配、换届选举等事项由原乡镇党委负责,村干部考核需征求管委会评价意见的双重管理模式。

  怡安康城党工委在发展过程中建强红色堡垒,打造了由188名村干部、493名党员、1811名公益岗、310名志愿者组成的“四支服务队伍”,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干部亮身份,为群众提供主动上门、咨询及帮办代办服务等贴心服务,并将高频民生事项全部纳入一站式办理机制,创新性地将党建与政务服务、窗口服务和便民服务相结合,不断提升办事效率。

  从今年6月开始,居住在怡安康城的樊廷贵老人,每月都可以享受低保了。樊廷贵今年72岁,因为有高血压等基础病,需要常年服药,妻子因腰腿疼行动不便,家里一直靠樊廷贵打工生活。今年5月,村干部上门走访得知,老人因胃穿孔刚做了手术,家庭收入减少,生活困难,为此,村干部立即为老人提交申请,办理了低保。

  “村干部给我讲政策,帮我提申请,我没想到,这么快就享受到了低保,感谢他们的周到服务。”樊廷贵说。

  “大数据+铁脚板”怡安康城通过上级部门预警、主动上门走访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群众健康状况、工作情况,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密切关注低收入生活困难群众家庭,做到早发现、早救助。

                                  康保县“智慧公交站”。张凤燕 摄

                   

                            春风化雨 推动乡村焕发新气象

  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康保县哈咇嘎乡沙院村上榜。

  消息传来,沙院村沸腾了。

  “能评上全国文明村,靠的是我们全村人一条心,荣誉来之不易,更要倍加珍惜,未来我们继续努力,把我们村建设得更美更好。”沙院村党支部书记韩俊英兴奋地说。

  走进沙院村,整齐的房屋、干净的街道,房前屋后,鲜花点缀、瓜果飘香,村前的小山坡木栈道蜿蜒而上,百日草姹紫嫣红铺满山坡,一幅精心绘制的田园画卷缓缓铺开。

  村民们感慨万千:“村庄环境美了,心情也舒畅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份焕然一新的“颜值”,源于沙院村“空心村”治理的丰硕成果,以及创建全国文明村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康保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2020年开始统筹“空心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对五福堂村、沙院村等四个“空心村”实施并村联建治理,新建了“新沙院村”。

  2021年8月,180户村民搬进了新民居。一家一个小院,屋子里有卧室、厨房、卫生间、暖气,上下水,和以前的土坯房比,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然而,不讲卫生、生活习惯不好、邻里矛盾突出等问题时有发生。如何让村民摈弃陋习,培育文明乡风,是沙院村面临的治理难点。

  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推出自治为基础、法制为保障、德治为教化的“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全村设置1个总网格,18个微网格,每个网格覆盖10户。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村两委干部、党员中心户、村民代表、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等任网格员。定期召开网格员例会,把村民大事小情、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整治、土地流转、政策宣讲等工作全部落实落细到网格,实现发现问题在网格、解决问题于网格、服务村民在网格。

  “乡村治理需要组织保障,也需要一些符合村情的‘小妙招’‘巧心思’。”韩俊英说。

  为此沙院村创新建立“红黑榜”,推行了积分管理,对遵守村规民约好的村民纳入红榜,对遵守村规民约不好的村民纳入黑榜,并对照村规民约设置相应的分值,半年一次、一年两次公布遵守情况,通过奖优罚劣,激发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特别是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举措,让村民参与文明实践行动积极性高涨。

  韩俊英介绍,村里设置了发展经济、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8类积分标准,只要村民参与就可获得相应的分值。党支部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积分赋分评议会,每季度在组织举办一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活动,村民用文明换积分,用积分换商品,三年累计兑换奖品价值1.5万元。

  村里还成立了由党支部成员、党员代表和3名有威望、有经验、善调解的村民组成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对全村矛盾纠纷进行排查预警、分析研判。同时对接乡司法所、乡派出所、县法院调解工作,强化服务、耐心调解,把大事小情全部解决在村内、化解于萌芽。

  乡风文明,重在塑形,更在铸魂。沙院村通过思想引导、榜样示范、实践赋能“三力齐发”,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每年开展一次“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女婿”“最美媳妇”等评选活动,选树一批村民身边的模范典型,带动村风、民风、家风好转。

  如今的沙院村,户比户、人看人,大家比谁家更干净,比谁参加志愿服务多,比谁的积分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乡风文明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并长出了“全国文明村”的累累硕果。

  这也是康保县在“空心村”治理上,立足实际、创新实践的有力见证。   

                           康保县“智慧图书馆”科技感十足。张凤燕 摄

                       

                           数字建设 实现服务有“智”更有“质”     

  为独居老人配备“一键呼叫”,摁一下就拨通紧急联系人的手机号;

  居民通过线上报名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公益行动,获得积分,再到积分商城兑换奖品;

  哪里有安全隐患,居民随时随地拍照上传上报,人人可当“情报员”;

  ……

  在康保县张纪新城,数字化应用随处可见。

  去年,张纪新城数字乡村平台正式投运,这是中国联通驻康保县帮扶工作队助力当地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

  在便民服务中心一楼,大屏幕正是张纪新城智慧大脑。打造了集美丽张纪、党建引领、服务治理、民生保障、产业振兴于一体的可视化乡村管理平台。从全镇党员情况到重点人群管理,从项目推进到用工信息发布,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张纪新城安置了11个行政村,6000多人,目前有了数字化管理平台,从信息传送到精准服务都实现了效率和品质双提升,这标志着张纪新城迈入了数字化治理的新阶段。”

  中国联通作为定点帮扶康保县的中央企业,近年来,其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资源优势,帮助康保县加快城乡数字化建设,建成了数字康保“11311”智慧体系。即1个云算力中心、1套智脑中枢、3大领域智慧应用(社会治理、产业经济、公共服务)、1套对外服务窗口以及1套运维保障体系,全面整合县域各部门数据,畅通部门间信息沟通渠道,形成多项功能有机衔接的数字治理体系,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向县域综合治理各领域延伸,为不同行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走进“数字康保·智慧运营指挥中心”,一整面墙大的显示屏,显示着智慧党建、智慧社区、智慧城管、应急系统等10余个智慧应用系统。

  据介绍,智慧党建平台对全县15个乡镇,625个党组织,15385名党员的全覆盖。聚焦学、管、考、评、服5方面党建工作,实现党建信息多平台共享以及党员干部多渠道互动,重塑党建工作的新模式,使党建工作更加高效;智慧应急平台对县域72家安全生产企业24小时实时监控,同时森林防火监控对县域实现100%全覆盖,一旦发生应急事件,可实现智慧调度,应急处置;智慧城管平台围绕城市管理、数字执法、视频监控、公众服务等方面,建强末梢治理体系,实现管理智能化、执法电子化、移动化,有力解决城管缺乏监督、资源分散、管理滞后等弊端。

  “5512345,有事找政府”这是康保县群众挂在嘴边的一句顺口溜。

  在现场,记者了解到,“民生直通车”政务服务热线是“数字康保”打造的一项集政策咨询、民生保障、公共服务、意见反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康保县“智慧图书馆”科技感十足。张凤燕 摄

  工作人员全天候提供投诉、咨询、公共服务等政务服务,通过数字平台联通功能,可快速高效解决百姓提出的民生需求,第一时间受理、督办和回访,真正将百姓关心的事办实、办好、办快。

  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乡村、智慧农业、智慧图书馆……在康保,全域化“智慧治理”推进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深刻感受到城市发展的脉搏和幸福生活的可感可触、可视可及。(记者 张凤燕 通讯员 刘雅轩)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