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康保县

满德堂乡:科技赋能“薯”光无限

2025-07-11 09:37:49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小暑时节,走进康保县满德堂乡农业新品种育繁科普示范园,定植在大棚内的一株株脱毒马铃薯苗长势正旺。再过两个月,这里将产出今年第一批马铃薯原原种,为当地乡村产业振兴带来新“薯”光。

  该示范园内建有马铃薯组培中心一处约600平方米,大棚87个共143亩,可定植脱毒种薯900万株,年生产1500万粒微型薯,可满足5000亩马铃薯原种生产田的用种需求。据了解,组培中心去年10月底建成投产,以市农科院为技术依托,承担市农科院相关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协助当地引进、繁育马铃薯新品种和新技术,培养当地的农民技术骨干。

image.png

  “这些马铃薯苗,是在组培中心经历了‘科技洗礼’——茎尖剥离、病毒检测、无菌嫁接等环节,再从无菌室移到专用大棚里进行炼苗后,才定植在这里。相比传统种薯,脱毒苗可使亩产提升40%。”种植大棚内,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着脱毒薯“重生”的秘密:“此外,大棚内土壤经过了特殊处理,温湿度传感器实时传输数据,自动喷灌系统按需补水,这种科技化、工业化育苗模式,可让生产出的1500万粒微型薯实现98%的成苗率,并较传统方式缩短15天生长期。”

  据了解,这里试种的“坝薯10号”抗旱品种,在年降水300毫米条件下实现亩产6000斤,较传统品种耐旱性提升50%。同步试种的紫色马铃薯花青素含量达普通品种3倍,产品可进军功能食品新赛道。

  如果说种薯是马铃薯产业的“芯片”,“运营模式”就是马铃薯产业的“引擎”。满德堂乡示范园实施错时供种战略,把坝上高寒气候“劣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打造“闲时室内脱毒苗繁育、忙时种植区供种”的错时供应链。每年进入冬季开始育种,从4月份开始提供薯苗,9月份原种上市,填补冬种季种源缺口,实现“错峰增值”。此外,积极推广轻资产复制模式,通过“组培中心+农户大棚”的分布式生产网络,农户可利用现有设施参与育苗,每栋大棚年可增收2万元。

  通过科技赋能,满德堂乡示范园不仅培育出更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带动了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示范园开设“田间课堂”,由市农科院专家手把手教授病毒检测技术,已有23名村民掌握组培苗移栽要点,成为持证上岗的“土专家”,月收入突破4000元。示范园除有关岗位长期用工外,种植、生产繁忙时节临时用工也优先招用周边村民。如定植高峰期日均临时用工60人,65岁的村民祁富林负责苗盘整理,日薪120元,他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不耽误晌午回家喂鸡,挺好。” (记者 朱晨晖 通讯员 曹旭东 刘雅轩)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