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

新青年 新业态,年轻的心跳与城市脉搏共振

2025-05-28 09:40:58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编者按:

  当晨光漫过城市的街巷,新青年的故事正在时光里悄然生长。

  这里有90后孙海,以双手为笔,在“泡泡造物所”编织手作的浪漫,让传统工艺在创意里重焕生机;有同代的崔颖,于咖啡香气中构筑独立空间,用一杯杯温热的心意,盛满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想象;有80后贺军,在影视与自然的跨界里打造露营基地,让镜头与星光共舞,为都市人架起逃离喧嚣的桥梁。他们是创业者,面对压力,以热血作帆,在新业态的浪潮中锚定理想坐标;更是城市活力的注脚——当手作的温度、咖啡的醇香、露营的诗意融入街巷肌理,年轻的心跳便与城市的脉搏共振。

  愿这些在热爱中扎根的身影,成为照亮更多人奔赴梦想的星光,让每个敢于追光的灵魂,都能在时代的土壤里,长出属于自己的春天。

   “手作是独一无二的情感载体”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莲花茶城公寓楼的窗户,在“泡泡造物所”的工作台上折射出七彩光斑。28岁的李萌正屏息凝神,看着手中的玻璃棒在1300℃的火焰中逐渐软化,在孙海的指导下,一朵晶莹的玻璃太阳花正在成形。“灯工烧玻璃简直像魔法,没想到在张家口也能体验!”她惊喜的声音里,倒映着墙上摆放的各式手作作品——这是90后创业者孙海浇灌出的梦想花园。

  操作台前穿着藏青色围裙的孙海,很难让人联想到他曾在钢厂与钢筋铁水为伴的岁月。2010年从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毕业后,他辗转于咖啡师、销售、摄影师等职业,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18年夏天——父亲突然离世,母亲需要贴身照料,孙海放弃了赴大城市闯荡的念头。“那时候就想,能不能在家门口干一份时间自由、又能折腾出点花样的事业?”一次刷小红书时,他被南方城市的手工D I Y店铺吸引:“为什么大城市有的,咱们张家口没有?”

  带着这样的疑问,他拉着朋友踏上了考察之路。在杭州的创意市集,他被非遗灯工烧玻璃的技艺震撼;在景德镇的陶艺工坊,他看到年轻人围坐转盘前专注创作的场景。“传统技艺不该困在博物馆里。”半年后,张家口首家集非遗体验与潮玩手工于一体的复合空间诞生,180平方米的l o f t空间里,30多种手作项目如同跳动的音符,谱写着传统与现代的协奏曲。

  “烧制时要在火焰前端预热,就像冬天往玻璃杯里倒热水要先温杯一样。”他用镊子夹着玻璃条,在火焰中来回转动,不一会儿,透明的玻璃就变成了圆润的水滴形。“这门技艺源自明清,过去用来制作鼻烟壶、花鸟摆件,现在我们把它变成年轻人的首饰、摆件,甚至是二次元角色的‘应援道具’。”孙海深谙:非遗传承需要温度,更需要商业智慧。

  他创造的“非遗+”模式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银饰制作课变身情侣对戒D I Y,掐丝珐琅技法演化成星座主题装饰画,就连最考验耐心的灯工玻璃,也被开发出“琉璃多肉”“星辰耳坠”等爆款产品。“我们要做的是翻译工作,把古老技艺‘翻译’成年轻人听得懂的语言。”

  这种创新思维在经营中处处可见:选址避开高价商铺选择文创公寓,用“轻装修+重装饰”打造沉浸空间;针对Z世代开发二次元应援扇制作,抓住“追星经济”风口;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发党建主题掐丝珐琅课程,让红色教育“活”起来。开业仅半年,就创下美团销量榜、抖音人气榜双料冠军。

  从打工族到创业者,孙海的故事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轻创业”范式。“我的建议是‘三多三少’:多看一线城市的新业态,多学线上运营的技巧,多试小成本的创新;少盲目跟风,少重资产投入,少忽视文化赋能。”

  在他看来,手工D I Y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体验价值”。“网上材料包再便宜,也给不了面对面指导的温度,给不了火焰灼烧玻璃时的视觉震撼,更给不了亲手创造的成就感。”店里最贵的银饰定制项目百元起价,依然供不应求,“因为每一件手工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情感载体。”

  暮色四合,泡泡造物所的灯光依然明亮。孙海仍在工作室,忙着将顾客的泥塑摆件送进电窑烧制,火光在他脸上投下温暖的光晕。这个曾经在生活泥沼中寻找方向的年轻人,如今正用双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也为更多人点亮了指尖上的星光。 

    【记者手记】

  在泡泡造物所,我目睹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创意碰撞出的火花,也见证了一位年轻人用双手改写命运的故事。孙海放弃漂泊返乡创业,将非遗灯工烧玻璃等传统技艺,转化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手作体验,这种“非遗+”模式不仅让古老技艺重焕生机,更开辟了一条充满温度的创业之路。

  他的“三多三少”轻创业理念,对渴望突破的年轻人极具参考价值。一线城市的新潮流、线上运营的技巧、小成本的创新尝试,都是打开市场的钥匙;而避开盲目跟风、重资产投入,注重文化赋能,则是稳步前行的保障。在流量与资本狂欢的时代,孙海用亲身经历证明,真正的商业价值源于对文化的敬畏、对体验的雕琢,以及对创新的执着。

  离开时,工作室的灯光依旧璀璨。我知道,这里不仅烧制着一件件手工作品,更燃烧着无数年轻人的创业梦想,照亮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征程。

    “咖啡并不都是苦的”

  近几年,咖啡文化在年轻人群中日渐盛行,一些独立咖啡店出现在我市街头,吸引不少市民消费。与位置便利、装修精致、空间宽敞的咖啡店相比,这家名为“不苦”的咖啡馆显得没有那么“光鲜”——它隐藏在一处老旧小区中,由旧民居改造而成,虽距离城市主干道很近,却能在闹中取静的氛围中让人放松身心,享受一杯咖啡的美妙。

  咖啡馆的主人名叫崔颖,是一位90后创业者,靠着对咖啡的爱好和早前从事相关工作积累的经验,2020年末,她从北京回到家乡张家口,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桥东区一处位于临街巷尾的老房子作为事业的新起点。

  “虽然这里的位置可能不是最繁华的地段,但我觉得咖啡馆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有个性、有情调的地方,在北京,那些开在街边巷尾的咖啡馆很常见,而且这里很安静,适合交谈、休息,更重要的是咖啡的品质一定得好。”崔颖告诉记者,她从2016年起开始涉足咖啡行业,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历练,她获得了多项国际认可的咖啡相关资质认定,当时的张家口几乎没有同类型的精品咖啡馆,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咖啡文化,进而开辟本地市场。

  “别小瞧这几台机器,每一台的价格都不便宜”,在咖啡馆的吧台,崔颖向记者介绍起制作咖啡的器具,咖啡机、磨豆机、烘豆机、手冲壶……店里的设备大多采购自国外高端品牌,咖啡豆也经过严格筛选,只为做出一杯高品质咖啡。

  同众多年轻创业者一样,崔颖通过社交媒体对咖啡馆进行宣传推介,精准定位客群。“第一位客人就是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我的店,他来了以后,点了一杯手冲咖啡,我为他讲解这款咖啡豆的风味、手法,也让他对咖啡有了更新的认识。”崔颖说,通过引导顾客尝试不同风味的咖啡,让他们理解咖啡的多样性和风味,很多顾客在多次尝试后,逐渐认识了精品咖啡。“这也是我起这个店名的缘由,咖啡并不都是苦的,真正好喝的咖啡有各种风味,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崔颖说。

  最让崔颖骄傲的,是那些曾经只喝加奶咖啡的顾客,如今能对着一杯冷萃咖啡说出“尾韵有焦糖香”。“有个阿姨第一次来的时候还分不清各种咖啡的名字,现在她每周都来学手冲,说要给上大学的女儿露一手。”她的声音里带着感动,仿佛见证着文化的种子在悄然生长。

  经过近五年的经营,“不苦”咖啡馆也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这里的很多客人都成为了好朋友,大家通过咖啡结识,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为生活增添更多可能性,这便是咖啡馆存在的社交价值。崔颖说,咖啡是一项需要长期学习和经验积累的事业,她希望能够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手记】

  谈起“不苦”这个名字,崔颖告诉记者,她没有把店招的英文写作“No tb i t t e r(不苦)”而是“No t B a d(不坏)”,正代表了她想传递的一种生活态度——生活中没有什么是特别糟糕的,一切都可以是正向和乐观的。

  从北京回到家乡,从旧民居到咖啡馆,崔颖的创业之路像一杯手冲咖啡——初尝未必浓烈,却在细品中见真章。不是盲目追逐风口的焦虑冲刺,而是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用社交媒体打破地域限制,用社群运营激活用户黏性;明白“咖啡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事业”,愿意用五年时间让一杯咖啡从“小众尝鲜”变成“城市日常”。这种“慢即是快”的创业观,也为年轻创业者提供了镜鉴:创业从来不限于光鲜宏大的叙事,那些藏在城市巷弄里的执着与坚守,那些把微小梦想磨成细腻粉末、煮成温热慰藉的日复一日,才是点燃商业活力的星火。

   “露营经济长出‘乡土新芽’”

  “我们专程从市区来,之前刷到视频觉得不错,就想来看看。”在怀安县太平庄乡太平庄村的贺军影视网红露营基地,游客鲁女士一家正开心合影。这里景色宜人、设施完备,让她直呼不虚此行,还打算推荐给朋友。

  几顶帐篷、几张吊床,远离城市喧嚣,在山水绿树怀抱间寻一处幽静,让鲁女士一家颇为满意的贺军影视网红露营基地是怀安县的新晋露营打卡地。基地面积不算太大,占地6亩地左右,但基地周边环境整洁宁静,基地内各种露营设施较为齐备,再加上通过网络上持续进行宣传推介,因此从今年五一小长假正式对外营业开始,基地便逐渐得到圈内露营爱好者的追捧,“五一”劳动节当天更是吸引了近300人到此游玩。

  1983年生人的贺军是土生土长的太平庄村人,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沉的爱,这份绵绵的故乡情也使得他在历经4年在外漂泊打拼后,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在这片最为熟悉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2013年年底,贺军回乡创业,当时在网络上,各种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贺军对此深深地着迷,也就一头扎进了短视频和微电影的创作中。从最初的用手机拍到后来陆续购置了专业的拍摄设备,从最初拍家乡美景拍春种秋收拍父老乡亲,到后来自己编写剧本拍摄出一条条让粉丝和圈内人惊艳的微电影和短视频,一路走来,贺军锤炼了自己的拍摄技巧和艺术素养,收获了人气,更为他下一步转型露营基地打下了基础。

  “记得是去年9月份,我在拍摄短视频时,注意到每到周末,就会有不少人到我们村来露营,这让我很受触动。”原来家乡的山水树林外地人也喜欢!贺军一方面自豪于家乡山水对外地朋友的吸引力,一方面他也陷入了思考——我能不能依托家乡的风景优势,开办一家露营基地?让更多的人来玩,说不定还能给村里人带来一些收益。慢慢地,一个成熟的理念逐渐在贺军的头脑中形成,再经过一番紧张忙碌的筹备后,今年五一小长假前,以他名字命名的贺军影视网红露营基地正式开门营业,并赢得了开门红。

  有帐篷、有吊床,能烧烤、能露营,可以在小舞台上引吭高歌,也可以尽情体验露天电影,露营基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可玩的、好玩的却有不少。再加上收费标准比较亲民,选择到这里露营的人越来越多。贺军和妹妹还活用了之前拍摄微电影和短视频时积攒的经验和人气,使得这个小小的露营基地在网络上成为一个越发有人气受追捧的打卡地。在经营的过程中,虽然也经历过人气爆棚时的兴奋、阴雨连连少有客人的焦急,但贺军说这一个月的经营过程中,最让他感动的是当年拍摄微电影和短视频时的粉丝情谊,“有些人在网上看到我们的宣传后,就专门找了过来,当他们说是我的微电影和短视频的粉丝时,我当时真的是非常激动。”贺军说道。

  根植家乡,贺军说他的心中埋着一个造福乡邻的梦。“随着我的露营基地开业,每到节假日,村里人也逐渐到周边摆摊卖些土特产等东西。希望随着基地发展,多创造出一些用工岗位来,让村里人能到基地打工,增加收入,让露营经济长出‘乡土新芽’!” 

   【记者手记】

  贺军的创业轨迹,是新业态赋能乡土经济的典型缩影。从短视频创作者到露营基地主理人,他敏锐捕捉到“露营热”的市场风口,将网络流量转化为实体消费场景。通过短视频引流、亲民定价和多元体验,基地迅速跻身网红打卡地,印证了“互联网+文旅”模式在乡村的可行性。其运营逻辑与露营行业趋势不谋而合——依托自然景观打造轻量化、高互动性的休闲空间,以差异化服务突破同质化竞争。

  贺军的故事,亦是新青年与时代共振的写照。从漂泊打工到扎根乡土,他以“数字技能+乡土情怀”开辟事业新赛道,展现了当代青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韧性。正如他所言:“让露营经济长出‘乡土新芽’”,这不仅是个人梦想,更是新业态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未来,如何通过政策扶持与产业链延伸,让更多“贺军”破土而出,或许是乡村振兴的一道必答题。(记者 王映华 王棣 郝大钊 通讯员 高景山)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