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宏伟
北京冬奥会、 冬残奥会胜利举办,北京携手张家口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世纪疫情背景下成功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彰显了我国疫情防控的有力有效,体现了党的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不仅在于赛事的成功,更在于通过筹办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带动了各方面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在后冬奥时代,河北如何利用好冬奥品牌、冬奥遗产以及各种机遇,乘势而上继续打好京北经济发展 “组合牌”, 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用好“冬雪夏凉”资源,打造特色休闲旅游品牌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举办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成为现实。作为离北京最近的适合发展深度、专业滑雪运动的地方,张家口应抓住时机,擦亮 “冬雪”品牌,深入打造冰雪产业、冰雪运动优质基地,努力吸引周边滑雪爱好者来游玩消费。 同时,作为京北天然的避暑地,张家口与承德应进一步乘势打好 “夏凉”牌, 并结合体育节、 音乐节、 民俗游、生态游、野餐游、亲子游、科教游、 探险游等, 形成 “冬雪夏凉”“春华秋实” 全天候现代休闲旅游目的地。与传统旅游业相比,现代休闲旅游业不再是 “到此一游”式的观光游览,而是休闲、体验、发现、创新之旅, 要借冬奥之势, 用好本地资源,打造更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休闲旅游线路。
借势“东数西算”,建设“京数冀算”基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产业协同,包括产业转移、产业协作、共同转型升级等。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京津冀产业协同的重点已经不再局限于产业存量转移、一般制造业转移等,而是更加注重协同创造产业增量,通过加强产业链协作、推进技术转移与协同创新,共同打造北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成渝、 内蒙古、 贵州、 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并在8个枢纽内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张家口是京津冀枢纽内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张家口应紧紧围绕数据中心集群发展需求, 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积极承接北京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要积极引导温冷业务向京北迁移,加快构建辐射华北、东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进而带动大数据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吸引“老住少顾”,发展养老健康产业
张承地区空气质量良好,住房及生活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北京等周边城市退休人员避暑、养老。在候鸟式、度假式养老日益流行的情况下,张承应充分利用地理邻近、交通方便、家属探望及照顾便利等优势,打造养老产业园区,推出适合养老、 陪老的商住房或租住房, 加强医护陪护人员培训,大力吸引老年人入住及家属探护、居住,积极拉动京北养老产业发展,并逐步拓展相关性、附加性消费。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突出绿色、有机、新鲜、健康主题,建设健康食品产业先行区、实验区、示范区,进一步拓宽相关产业链,提高产品品质,打造 “网红”品牌,实现品牌产品在北京有售,来京北可买。
搞好“张承组合”,推动京北组团发展
张家口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具体承办地之一,而承德同样毗邻北京,在地理、气候、产业发展等方面与张家口相似。应借助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吸引全国乃至世界 “流量”的宝贵机遇,逐步推广、打造张承经济组合,借力首都环线高速、 “国家公园环”等加强京冀互联互通,借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承接及配套深度融入,进一步推进京北组团加快发展。尤其是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推动张承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争取国家政策更多支持,需要认真谋划、精心部署、扎实推进。
抓住“自驾短游”,布局汽车露营基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游、短途游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随着汽车在我国的快速普及,自驾游已经成为很多家庭及旅游者们的首选。当下,北京与张承地区的高速公路网日趋完善, 交通更加便利。 作为近京最适合自驾游、 短途游、周末游的地方,张承地区应当乘势而上,提前布局。一是适时发展汽车旅馆、汽车餐厅、汽车电影院等适合自驾游的便利服务设施。二是适应养宠物人群快速增加的趋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设立允许带宠物入内的休闲景区。三是增加电动汽车充电桩及其配套休息、娱乐设施等。四是扩建适合野餐、拍照 “打卡”的网红观景区及附属配套设施。五是建设适合野营、 露营的景区或服务区, 做到电力、 自来水、洗菜池、洗浴间、厕所等设施齐备,安全有保障。通过各方协同推进,形成休闲旅游 “一条龙”服务,推动京北地区可持续发展。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