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鸡蛋不能洗,我就不费这劲了!”看着厨房灶台前两大锅冒着热气的茶叶蛋,李女士又好气又好笑。刚从超市买了一筐土鸡蛋,她嫌蛋壳上沾了杂质,顺手用清水加刷子逐个清洗干净,准备慢慢吃。可刚洗完就刷到“鸡蛋洗了容易坏”的科普,吓得她连夜开火,把所有鸡蛋煮成茶叶蛋。洗鸡蛋的习惯,不是李女士独有,不少人嫌弃蛋壳“脏”,每次买鸡蛋都要清洗。
洗过的鸡蛋真的会生细菌吗?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感染性疾病二科副主任医师陈亚玲提醒,随手一洗,可能真会把鸡蛋变成“细菌炸弹”。
洗鸡蛋,破坏了“天然保护膜”
“很多人觉得‘洗鸡蛋更干净’,其实是把鸡蛋的‘天然防护衣’给洗掉了。”陈亚玲拿起一个完整的鸡蛋,对着光线解释,鸡蛋壳表面布满了肉眼看不见的微小气孔,这些气孔是鸡蛋呼吸的“通道”,但也容易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
好在大自然给鸡蛋加了一层“防护膜”:蛋壳最外层有一层透明的角质层,也叫“壳外膜”,它像一层“密封胶”,能牢牢封闭气孔,阻止外界的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进入蛋内,同时减少鸡蛋内部水分蒸发,延长保鲜期。“这层膜很脆弱,遇水就容易溶解,尤其是用刷子搓洗、用洗洁精浸泡时,会被彻底破坏。”陈亚玲说。
膜被破坏后,风险随之而来:一方面,空气中、水中的细菌会通过暴露的气孔钻进蛋内,在蛋黄、蛋清中繁殖;另一方面,洗鸡蛋时残留的水分会附着在蛋壳表面,成为细菌的“培养皿”,加速细菌滋生。“哪怕洗完后擦干,膜也回不来了,气孔还是处于‘开放状态’。”
陈亚玲提醒,即使放进冰箱,洗过的鸡蛋也可能很快散黄、变质,而被沙门氏菌感染可不是闹着玩的,轻则上吐下泻、发热腹痛,重则可能危及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李女士洗了鸡蛋会担心——洗过的鸡蛋保质期会缩短一半以上,还可能滋生致病菌。”
那蛋壳上沾了鸡粪、杂质,看着脏怎么办?“用干净的干布或厨房纸巾轻轻擦掉表面的污物就行,千万别用水洗。”陈亚玲强调,鸡蛋壳本身是坚硬的屏障,只要膜没破,表面的脏东西很难渗透进去,“擦干净后直接放进冰箱,吃的时候再敲壳,壳内的蛋液依然是干净的。”
这些食物,也藏“隐形杀手”
“洗鸡蛋的风险,本质上是怕细菌通过气孔进入蛋内,而最需要警惕的就是沙门氏菌。”陈亚玲介绍,沙门氏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头号元凶”之一,我国鸡蛋相关的食源性疾病中,70%—80%都与它有关。
这种细菌的“杀伤力”不容小觑,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6—72小时,最短2小时就能发病,主要症状是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腹痛、发热,体温可达38—40℃,严重时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引发败血症,老人、小孩、孕妇等免疫力低的人群风险更高。而沙门氏菌的“潜伏地”远不止鸡蛋,很多常见食物都可能被它污染,且污染原因各有不同——
蛋与蛋制品:除了洗鸡蛋容易导致细菌入侵,鸡蛋在形成过程中也可能被污染。因此,溏心蛋、生鸡蛋、自制蛋黄酱等未彻底加热的蛋制品,风险都很高;
生鲜肉类:禽肉、猪肉、牛肉在屠宰过程中,容易接触到肠道内的沙门氏菌;加工时如果生熟交叉污染,细菌还会扩散。比如切完生鸡肉的砧板没清洗,再切熟食,就会导致熟食被污染;
乳制品:未经巴氏消毒或超高温瞬时灭菌的生牛奶是沙门氏菌的“重灾区”,细菌可能来自奶牛本身,或挤奶、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未经消毒的冰淇淋、奶酪,也可能因使用生牛奶而携带细菌;
即食食品:三明治、蛋糕、巧克力、酱卤肉等即食食品,看似“安全”,实则可能在加工环节被污染。比如蛋糕制作时用了生蛋液,三明治里夹了未彻底加热的鸡肉,酱卤肉在冷却过程中接触了带菌的空气或容器;
果蔬与豆制品:豆芽生长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正好适合沙门氏菌繁殖,如果种植时用了污染的水源,就会整批带菌;豆腐、豆浆如果制作过程中卫生不达标,或原料大豆被污染,也可能携带细菌;沙拉菜如生菜、番茄,如果用污染的水清洗,表面会附着沙门氏菌。
专家提醒,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每年5—10月是沙门氏菌感染的高发期。很多人觉得“只要食物看起来没坏、闻着没味就安全”,但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往往没有明显变质迹象,“看不见、闻不到,才更危险”。
守护“舌尖安全”,这些细节莫忽视
“沙门氏菌虽然危险,但只要做好‘清洁、分开、做熟、存放、选材’这五步,就能有效避免感染。”陈亚玲结合临床案例,给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记住五个关键动作:“清洁为先,处理食物前认真洗手,果蔬充分洗净;生熟分开,用不同砧板、刀具处理生肉和熟食,避免交叉污染;彻底做熟,肉类、蛋类必须全熟,中心温度建议达75℃以上;科学存放,熟食室温放置勿超2小时,及时冷藏;谨慎选材,不喝生水,避免食用含生蛋的自制酱料、甜品等。”此外,陈亚玲还提到几个容易被忽视的“安全细节”,很多人都踩过坑——
别用“湿手”拿鸡蛋,取鸡蛋时如果手是湿的,水分会沾在蛋壳上,可能破坏保护膜,加速细菌滋生,建议用干手拿取,或用干净的纸巾垫着;鸡蛋壳别“随便扔”,敲开鸡蛋后,蛋壳要及时扔进垃圾桶,不要放在灶台上或砧板旁,避免蛋壳上的细菌污染食材,处理完蛋壳后,也要洗手;免疫力低的人群更要谨慎,老人、小孩、孕妇、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肾病)等免疫力低的人群,要严格避免吃生鸡蛋、溏心蛋、生肉等高危食物,所有食物都要彻底做熟,降低感染风险。
“李女士把洗过的鸡蛋煮成茶叶蛋,其实是误打误撞做对了。彻底煮熟能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避免感染。”陈亚玲强调,食品安全无小事,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习惯,都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突破口”,掌握科学的食物处理方法,才能真正守住舌尖安全,让家人吃得安心。
(金雨晨 王婕妤)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