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 健康生活

寒露已至,养生防病正当时

2025-10-11 09:23:4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寒露已至,气温下降,秋冬季养生防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季节转换之际科学调理身体、防范疾病风险?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专家进行解答。

  顺应节气,中医养生重在辨证施养

  寒露时节,“秋季刷经络”“药浴排寒”等项目备受青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高颖表示,“刷经络”和“药浴”等养生方式属于干预性调理手段,并非适合所有人群,若操作不当,也会带来一定风险。

  “对于体质虚弱、平时易疲劳、畏寒或正处于月经期、孕期,以及有出血倾向或皮肤易过敏者,不适宜‘刷经络’;‘药浴’类项目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不同药材,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尤需谨慎。”高颖说。

  专家表示,如果希望尝试这类养生方法,建议事先咨询专业中医师,评估自身体质是否适合;选择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操作;频率要适度,如刮痧应待旧痧完全消退后进行,“药浴”一般控制在每周1至2次为宜。

  “养生保健应辨证施养、顺应节气,以安全为首要原则,重在适度。”高颖说,对大多数人而言,保持膳食均衡、适度运动和作息规律,顺应时令变化,比过度依赖外界干预更稳妥有效。

  情绪波动莫轻视,心理调适有方法

  古语说“伤春悲秋”,秋季容易情绪波动,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员岳伟华表示,秋季天气转凉、日照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多属于正常生理心理反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类情绪困扰可以通过保持规律作息、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缓解。

  岳伟华指出,判断是否需寻求专业帮助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持续时间,如过度担忧、紧张不安等情况持续半年以上,或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问题持续超过两周,需引起重视;二是严重程度,若已明显影响正常学习、工作或社交,需专业干预。

  专家特别提醒,少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秋季需警惕复发,要坚持规律服药、定期复诊,患者本人或家属要留意患者睡眠、情绪及行为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为帮助公众及时调节情绪,岳伟华推荐了心理调节“小方法”:在焦虑、愤怒时可采用“情绪暂停法”,即先立刻停下手里的事,做一次缓慢深长的呼吸,快速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状态,冷静后再继续处理刚才的事情;与人争执时可“战术性暂停”,暂时中断对话。

  “心理上的不适需要被正视,积极求助是勇敢自信的表现。同时不要因为短暂的情绪波动就紧张兮兮,随意自我贴标签。”岳伟华说。

  相关疾病需警惕,科学防护保健康

  秋冬季是流感、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也是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的关键时期。专家表示,科学防护与规范治疗同等重要。

  浙江省疾控中心研究员蒋健敏提醒,流感疫苗应每年接种,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等重点人群应优先接种。即使曾经感染过流感,仍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童朝晖说,单纯的长期咳嗽不会直接发展为肺炎,但咳嗽超过3周伴发热、胸痛、呼吸急促等,应及时就医;哮喘的典型症状是反复发作性的喘息、胸闷、气短及咳嗽,不典型哮喘患者可仅表现为咳嗽。

  专家建议,哮喘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呼吸道,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季节性过敏原,坚持规律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季节性哮喘患者建议提前半个月用药。

  此外,高血压的预防与管理也不容忽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张健说,预防高血压要遵循健康生活方式,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高血压患者应坚持低盐饮食、规律用药、定期监测血压,避免晨起过猛、突然用力等危险行为。

  (李恒)

编辑:苏颖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