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友提供了6周岁宝宝的疫苗接种信息,说最近孩子两次查出Hib感染,并询问是不是漏打了Hib疫苗?后经确认,确实孩子未接种该苗,那么什么是Hib疫苗,今天咱们就聊聊它。
一、b型流感嗜血杆菌名字的由来
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名字来源于其发现初期的一个误解。1892年,德国细菌学家菲佛在流感病人的痰液中发现了这种细菌,并最初认为它是导致流感的病原体,因此将其命名为“菲佛氏杆菌”。随后,由于它在人工培养时需要加入新鲜血液或血液成分才能生长的特性,被称为“嗜血杆菌”。直到1933年,人们才明确认识到流感嗜血杆菌与流感无关。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是嗜血杆菌中的一种血清型,因其特定的血清型别而被特别指出。
二、Hib带来的健康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Hib引发的疾病如同隐匿的健康“杀手”。在发展中国家,受限于检测技术水平不足与抗生素过度使用的现状,许多Hib侵袭性疾病常与其他病症相互混淆,致使真实发病情况难以精准统计。
据权威估算,全球范围内每年至少出现300万例严重Hib感染病例,死亡人数高达40万至70万之多。
Hib侵袭性疾病呈现出鲜明的“三高一低”特征:发病率高、耐药性高、死亡率高,且主要侵袭6至11月龄的低龄婴幼儿群体。以Hib脑膜炎为例,其病死率处于5%—15%区间,即便患儿得以幸存,仍有30%—40%留下严重后遗症。数据显示,每年约50万人因Hib肺炎失去生命。
此外,Hib在急性喉炎致病原因中占比高达95%,患儿病情进展迅猛,短时间内便可能因窒息或败血症离世。不仅如此,Hib还会引发关节炎、蜂窝组织炎等病症,骨髓炎、心包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等虽相对少见,但同样威胁着患者健康。
三、我国Hib侵袭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如何?
中国儿童的健康同样面临着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侵袭性疾病的严峻挑战。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尚未将此类疾病纳入法定疫情监测报告体系。
根据重点调查数据显示,Hib在低龄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全部肺炎病例中,约三分之一以上(34.3%)的感染由Hib引发。
在1岁以下非流行性细菌性脑膜炎病例中,Hib同样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其发病率达到10.66/10万,致死风险不容忽视,病死率高达9.7%,且在所有细菌性脑膜炎病例中,超半数(51.7%)的病因均指向Hib感染。
四、WHO对接种 Hib 疫苗有什么要求?
WHO多次在其立场文件中强调要将接种 Hib疫苗纳入儿童常规免疫,将Hib疾病描述为:“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显著的公共卫生问题,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Hib发病的公共卫生工具。不应因缺乏本地监测、发病资料而延误将Hib疫苗纳入免疫程序的步伐,特别是在那些已经表明疾病负担颇高的国家”。
五、目前预防用疫苗有哪些?
1、单苗(Hib)单纯预防Hib感染。
接种程序:
① 2—5月龄婴幼儿应接种3剂,每剂次间隔28天以上,18月龄加强1剂;
② 6—11月龄婴幼儿接种2剂,每剂次间隔28天以上,18月龄加强1剂;
③ 12月龄—5岁儿童接种1剂。
2、三联苗(AC-Hib)同时预防A群、C群流行性脑膜炎、Hib感染两种疾病。
接种程序:
①2—4月3剂(替代基础A群流脑),每剂间隔1个月,12—18月接种1剂Hib;
②6—11月2剂(替代基础A群流脑),每剂间隔1个月,12—18月接种1剂Hib;
③12月—71月龄接种1剂。(按说明书要求接种流脑疫苗)
3、四联苗(百白破-Hib)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Hib感染四种疾病。
接种程序:
2—12月龄共3剂,尽可能在6月龄前完成;18—24月龄加强1剂。
4、五联苗(百白破-脊灰-Hib)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Hib感染五种疾病。
接种程序:2—12月龄共3剂,尽可能在6月龄前完成;18—24月龄加强1剂。
(来自:疫苗中国) 胡程利 整理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