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浪潮激荡,奋进战鼓催征。
2024年,是万全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的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区上下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进出口总值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和7.1%,奏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恢宏交响,书写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叙事。
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协同发展提质增效,与京津对接洽谈国能环保、华电科工等500万元以上项目45个。区医院与北京应急总医院、朝阳医院,区中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城乡居民参保群众在京津跨省异地就医15745人次,累计报销医药费3506万元。持续推广应用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开通“跨省通办专窗”,制发电子证照9822张;冬奥效应持续放大,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新入驻奥地利蒂罗蒙、康普代尔等7家企业,产值达到1.06亿元。冰雪运动“三进”活动深入推进,累计参与人数突破2万人次;文体旅游融合共进,米粒农庄、佑卫水乡等精品旅游线路和示范项目相继落地。滨河公园改造提升和乡村多功能运动场等体育设施建成投用。万全区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两区建设走深走实,全区PM2.5平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水质100%达标,完成4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实施营造林2.6万亩,完成村庄绿化提升任务112亩、6680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孔家庄镇马连堡村、安家堡乡邹家庄村、宣平堡乡南李家庄村被授予“省级森林乡村”荣誉称号。
“一核六园”布局优化。主城区新建燎原路、新华街南巷道路,新增停车位135个,改造提升全兴苑、珍珠岩家属楼等10个老旧小区,整治“空中线缆”街道13条,清理凌乱线缆2万米,城镇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西豪丽景高品质宜居新区,九年一贯制嘉禾学校一期项目小学部教学楼建成投用,区第二医院一期工程完成主体建设,便民综合市场建成运营,公交站点延伸全线,水泉路主干道全线贯通,147盏路灯点亮了回家的路、更温暖了老乡的心;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年营业收入137.47亿元、同比增长7.7%,实施新开工项目12个、总投资5.27亿元,续建项目8个、总投资44.6亿元。现代商贸物流园全面开工,明阳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生产叶片433片、主机109台、实现产值10.15亿元;万全经济开发区实现年营业收入23.23亿元,实施新开工项目2个、总投资1.03亿元,续建项目17个、总投资19.27亿元。石运莱新材料、越泰机电等20个项目投产运营;万全卫城文化产业园区,万全右卫城保护与开发(一期)项目开街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50余万人次,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旅游业增收1.5亿元。长城卫所博物馆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称号;逯家湾创新融合园区,国家华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所有主体建筑已全部完工,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开工建设、7座楼完成主体结构,国家医学文献中心前期手续加快办理;西北部乡村特色生态旅游片区,慕野·寒舍(一期)项目主体已完工,源墨传统文化培训基地建成投用。洗马林越野小镇获评全市唯一省四星级户外运动营地。“冀西北”铁路综合货运物流枢纽项目,列入《河北省铁路综合货运枢纽发展规划》。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全年共运作实施项目164个、总投资297.9亿元、完成投资20.84亿元。获批“两重”“两新”建设项目2个。申报提前批专项债储备入库项目31个、总投资52.34亿元,入库项目数量全市第一。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27.92亿元。成功疏解在京央企中国诚通集团三级子公司“北京国人职业介绍中心”落地万全;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创新业务板块,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72家、居全市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2家、居全市第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居全市第一,首台套项目4个、居全市第一。万丰冶金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小巨人”项目、获奖补资金600万元,实现了全市零的突破,并列全市第一。县域科技创新工作评价稳居A类。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用于链牵引采煤机的限位装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研发制造的世界首台套8MW超长运距智能刮板输送装备成功下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采取容缺受理方式,为书香·名景、嘉禾诚悦府等4个项目核发了分段施工许可证,中博特宠物食品等5个项目实现“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依法必招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项目实现“双盲”评审全覆盖。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缓缴税款、“六税两费”减免共2.72亿元。为新建蓄电池后处理线、立德机械等4个项目办理“虚拟审批手续”,平均节约50个自然日,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金融保障更加有力,常态化开展政银企保担对接活动23次,协调各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融资850笔、41.22亿元,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担保1.16亿元、同比增长38.8%,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城乡发展加速提质。基础配套日益完善,投资11.36亿元,实施高新区创新融合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等10个城市更新项目。新建燃气管道8.9公里,改造供热管网2.2公里。投资721.6万元,改造户厕776座、新建公厕15座;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两不愁三保障”要求,2024年新识别易返贫致贫户698户1613人、风险消除488户1038人。投资3亿元,实施11个乡镇62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7个乡镇30个村农村公路改建和公路养护46.8公里。创建10个省级和美乡村,建设3401个美丽庭院、872个精品庭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产业发展扩模提质,高效利用四级衔接资金2.4亿元,实施项目124个。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家、省级9家,均居全市第一。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6860万元,收入50万元以上村集体实现新突破、达到47个。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全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2.65亿元。“万全糯玉米”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名特优新农产品。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万全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10件民生实事和24项民生工程全部高质完成。抓教育提质,第六、第七、第八幼儿园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2所初中、10所小学完成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万全中学强基上线率位居全市同类示范性高中前列,职教中心本科上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抓医疗增效,区第二医院新建工程一期、中医院业务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已完成主体建设,医共体7大管理中心和5大共享服务中心运行通畅,区医院被评为二甲医院,区中医院纳入三级医院管理;抓社会保障,发放城乡低保金6169.6万元、特困供养金1479.8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542.6万元、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金56.1万元;抓住房改善,同城复兴苑等3个“保交楼”项目1555套全部建成交付。按时高质完成2024年度国定保交房5个项目171套、省定保交房6个项目2486套。分配保障性租赁住房214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9户,惠及9个乡镇、31个村;抓住宅办证,为云海家苑等65个小区、7031户居民办理了不动产登记,累计完成农村房屋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26945户。(记者 郝大钊 通讯员 邢鹏飞 罗纳)
【争一流当冠军】
31个——申报提前批专项债储备入库项目31个,入库项目数量全市第一。
72家——培育规上工业企业72家,数量居全市第一。
62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2家,数量居全市第一。
37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数量居全市第一。
4个——培育首台套项目4个,数量居全市第一。
第1——万丰冶金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小巨人”项目,实现全市零的突破,并列全市第一。
32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家,数量居全市第一。
9家——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数量居全市第一。
【产业亮点】
产量、加工能力排名全省第一
万全鲜食玉米产业领“鲜”发展
近年来,万全区鲜食玉米产业加速发展,初步形成集专业化育种、标准化种植、集群化加工、多元化销售以及秸秆综合利用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全国唯一一处育种、种植、加工为一体的鲜食玉米加工区。据统计,全区鲜食玉米产量超6亿穗,位居全省第一位,年加工鲜食玉米6亿穗,加工能力排名全省第一,实现产值10.2亿元,带动当地233户种植大户、1.8万余农户增收。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玉米好不好吃,种子是关键。在品种选育方面,万全区鲜食玉米企业下足了功夫。目前该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38个,常年制种基地面积2000余亩,制种产量49万公斤,制种面积、育种水平位居全省、全国第一,由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科研团队培育的“万糯 2000”的种植面积更是占全国白糯品种的70%。
在种植上,万全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和“公司管两头、农户管中间”的田间管理模式,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路线。各龙头企业全部推行订单生产,聘用专业的基地技术员全程指导农户种植,种子、肥料、地膜等农资全部统一调配,病虫害防治、定期管护、收获和秸秆处理统一组织实施,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采收、社会化服务。
为进一步畅通从田地到餐桌的“绿色通道”,近年来,万全区各大玉米加工厂不断更新生产设备,提升加工工艺,创新发展理念,与时间赛跑。机采机收的迅速推广、玉米剥皮机的全面普及以及快速高压蒸煮隧道冷冻、生物保鲜等技术的研发应用,使得鲜食玉米从种植基地采收到工厂加工入库,严格控制在5小时以内,实现快速锁鲜,保留了玉米99%以上的营养。
转向电商渠道销售后,企业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更有利于品牌价值的培育。全区年网销鲜食玉米1亿穗,平均一天销售量近30万穗,年网络平台销售额超过3亿元,助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记者 郝大钊 通讯员 邢鹏飞 袁圆)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