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90余名日报小记者及部分家长走进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学习到了京剧、晋剧、二人台的悠久历史知识,并了解到一部成熟的戏曲艺术作品背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苦创作和排练过程。
2月27日下午二点半,小记者们准时集合,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实验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谢峰老师给小记者们详细讲述了戏曲服装的基本常识、中国戏曲文化的历史和戏曲剧种的划分。通过聆听,小记者们知晓了全国现有戏曲剧种348个,河北省现有戏曲剧种36个,其中张家口市现有的4个戏曲剧种分别为晋剧、二人台、蔚县秧歌、怀安软秧歌。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戏曲的行头分别为:蟒、靠、官衣、褶子等多种;戏曲的四功是唱、念、做、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晋剧乐队分为文场与武场,文场乐器包含大板胡、二弦、三弦、四弦等,武场乐器包含单皮鼓、手板、马锣、铰子、饶钹、梆子、堂鼓等。
为了让小记者们对张家口的地方戏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谢峰老师在三楼的小剧场里特意播放了京剧《将相和》、《时迁偷鸡》,晋剧《打金枝》,二人台《逛庙会》,婺剧《三打白骨精》片段,并介绍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和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前辈,小记者们听得入迷极了。与此同时,王增全、王静、李雪东三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丑角、花脸和须生的面部化妆以及勒头扮戏的程序,武春荣老师给小记者化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学习小旦妆、花脸妆等,刘海鹏老师演奏了乐器——板胡,这些技艺让小记者和家长们赞叹不已。
在互动环节中,表现积极的两位小记者还跟随老师学习了丑角行当的身段和唱腔,别看都是第一次接触戏曲艺术的他们,搞怪武丑的高难动作学得是有模有样。“那个叫王静的花脸老师好威风哦,声音好震撼!”“花旦老师的模样好漂亮,身段好婀娜哦!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认真地学习一下戏曲艺术。”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走在队伍中小声地交流着。(张志琴 李晓丹)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