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引就业路 “职”通幸福门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来,涿鹿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以服务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有效改善企业用工与劳动力就业“两难”困局,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数据赋能,精准匹配就业供需
“以前找工作像‘大海捞针’,现在好了,服务专员直接把合适的岗位信息推送给我,省心又靠谱!”涿鹿县青年张某一直在外地打工,今年想留在家乡发展,却苦于信息不畅。县里的人社服务专员在数据摸排中了解到他的电工技能和就业意向,很快为他匹配了县内一家制造企业的岗位,经过面试,张明顺利入职,实现了“家门口”高质量就业。
张某的经历,是涿鹿县强化数据赋能、提升人岗匹配精度的一个缩影。面对“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劳动力找不到满意工作”这一普遍难题,涿鹿县针对全县岗位需求、用工现状、劳动力资源3大类进行全面摸底,并对全县21万余名劳动力的信息进行分析,敏锐捕捉劳动市场的需求变化。

在此基础上,一支由35名业务骨干组成的人社服务专员队伍为供需双方提供“一对一”提供定制服务。今年1至9月,这支队伍已精准响应企业需求200条,推送匹配度高的适岗信息332条,定点留用率达84.5%,显著提升了岗位匹配效率和就业稳定性。
与此同时,涿鹿县还依托373个村级综合服务站,构建了务工家庭“心连心”便民服务体系。村级综合服务站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代办证件申领、物品邮寄、政策咨询等服务,今年已提供服务4100余件次。
资源下沉,提升技能培训质效
就业市场另一端,技能与岗位不匹配同样是突出痛点。涿鹿县积极推动培训资源下沉,强化培训机构监管,并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新增了护理、电商直播等13个热门工种。同时,该县引导群众自主学习就业技能,着力打造了“匠艺云”网络平台,平台集合了餐饮、传统技艺等5类30门简单易学的精品课程和相关网络资源,具有本地特色的煎饼制作、鱼拓技艺等操作视频广受群众青睐,大大提高了技能学习的便利性和积极性。

在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大棚里,学员们正围着技术员学习果蔬种植与管理。“边学边干,‘手把手’教,结业就能直接在这上岗,太实用了。”学员李秀兰对这种“一站式”培训赞不绝口。涿鹿县推出的“车间课堂”模式,将课堂搬进基地、企业,让学员能够实地进行操作训练,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据统计,通过“车间课堂”等精准培训模式,涿鹿县已培训1600余人次,“培训即上岗”从理念变为现实。
多元平台,织密就业服务网络
为疏通就业信息“传递慢、覆盖窄、触达难”的堵点,涿鹿县着力织密服务网络,打造多元平台。线下全面构建“县就业中心+乡镇综合枢纽+零工驿站(市场)”三级服务网络,为求职者提供即时岗位信息与便捷服务。同时,该县积极深化与北京金萌泰、京东家政等京津企业的合作,今年1至9月已举办各类招聘会42场,向京津劳务市场定向输出劳动力3200余人,有效拓展了当地群众就业空间。
此外,涿鹿县畅通校企合作渠道,通过积极对接,天津国际船舶、张家口领克汽车等优质企业走进涿鹿县职教中心开展定点招聘,累计输送140名技术人才。据悉,该校护理、汽车维修等3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100%。
线上,涿鹿县开办“筑梦涿鹿、‘职’等你来”抖音直播带岗平台。矾山磷矿等16家本地重点企业走进直播间,与求职者“屏对屏”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招聘触“手”可及。
多管齐下,成效显著。今年1至9月,涿鹿县城镇新增就业1997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向好。涿鹿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就业服务改革,不断强化平台建设,拓宽宣传路径,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王棣 郭颖晖)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