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北县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条,着力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截至目前,全县新能源总装机规模1283.43万千瓦,其中风电规模763.13万千瓦、光伏规模488.52万千瓦、储能规模31.78万千瓦,占全市装机规模的三分之一,位居河北首位、全国前列,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绿电供应基地。
位于张北县大河乡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基地,高耸入云的大风车和一排排光伏发电板相映生辉。该工程是全球首个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及智能输电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该工程通过七种运行组态的联合发电方式,把冀北地区的风光资源转化为“稳稳的绿电”,并入冀北电网,输送到京津冀负荷中心。以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为代表,目前,张北新能源产业已经形成集发、储、输、用、检测、制造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好风凭借力”,坐拥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张北县是全市新能源起步最早的县区,讲述张北的新能源“故事”要从1996年的长城风电场说起。当地利用外资在野狐岭隧道旁建起24台风机、总装机容量0.985万千瓦,张北的风电产业自此起航。
“张北先后引进了中节能、大唐等央企、国企,一大批有实力的民营新能源企业也相继进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全县已有新能源企业77家,其中风电企业51家,光伏企业26家。2024年全县风光项目年发电量达到194亿度,全年可实现税收5.8亿元。预计到2025年底全县新能源装机突破1350万千瓦,全年发电量可超过200亿度,总体看新能源企业运营情况发展情况较为平稳。”张北县新能源发展中心主任韩志麟介绍道。
随着张北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不断扩大,装备制造业也日渐兴起。如今,张北已经形成了以运达主机生产、艾郎叶片生产、安塔塔筒生产等为代表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并延伸出包括运输安装、检测认证、运营维护、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等业态的产业链条。
走进张北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灌注、冲压、冷却、打磨、吊装……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赶制着订单,运送材料的“平衡车”往来穿梭,每36至38个小时,就会有一支过百米的风机叶片从这里成功下线。车间外,一排排108米的大功率风电叶片排列整齐,正等待着奔赴风电场。“目前,市场上有两款主流的百米级以上叶片,其中一款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叶片,能够适配市场上从6MW到11MW的所有风机。”张北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杰说。
艾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高科技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风力发电叶片的生产、销售和服务。2017年,了解到张家口是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风电装机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市场空间广阔,企业选择落户张北,为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此外,张北光伏装备制造产业也走上高端发展快车道。2023年以来引进了海泰单晶硅光伏组件制造厂和科盛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生产基地,延伸了光伏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条,是省内唯一具备风光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的县区。(孙琳 翁晓静)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