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座座转动叶片“大风车”随地势错落,漫山遍野,成为张北坝上的风景线,当铺满山坡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当数据中心奏响绿电与算力融合的“交响曲”……未来,创新驱动,欣欣向荣的张北正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扬帆奋楫……
一组数据振奋人心:截至目前,全县新能源总装机规模1283.43万千瓦(其中风电规模763.13万千瓦,光伏规模488.52万千瓦,储能规模31.78万千瓦),占全市装机规模的三分之一,位居河北首位、全国前列,预计到2025年底全县新能源装机突破1300万千瓦。2025年第一季度风光项目发电量100亿度,预计2025年全年发电量可超过200亿度。
新能源产业如何聚链成势?
“张北新能源已经形成集发、储、输、用、检测、制造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能足。张北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力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屡创新绩:张家口市第一块单晶硅光伏板在这里下线;华北地区首支长百米风电叶片在这里投入量产;陆上风轮直径最大的10MW智能风电机组在这里完成样机吊装……
“好风凭借力”,抓住资源优势,张北开始谋划、建设发展新能源产业。
目前张北县已形成以运达风机、安塔塔筒、艾郎叶片等企业为代表,较为完善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条。2023年10月海泰单晶硅光伏生产基地第一块单晶硅光伏组件正式下线、年可实现单晶硅组件生产规模超过1GW;科盛逆变器及储能变流器制造厂于2024年8月正式投入运产,年产能将达到2GW,储能变流器年产能200MW,延伸了全县光伏装备制造的产业链条。
“绿色经济”为全县带来了什么?
“174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实现并网发电,截止2025年3月,该项目共计结算收益约1.7亿元,收益结算扣除相关费用后,全部拨付至乡村振兴局用于助力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在张北县馒头营乡胡家坊村、郑油坊村1500亩未利用土地上,种满了“铁杆庄稼”,一排排光伏板熠熠生辉,讲述着光伏扶贫的振兴故事。
2024年大容公司按照500千瓦/村的标准,将全县193个没有村级电站的行政村,一次性申报了村级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为9.65万千瓦光伏电站及相关配套和附属设施,总投资约3.3亿元,总建筑面积256.2万平方米,建设地点位于张北县三号乡、二台镇、大囫囵镇等12个乡镇,结合张北县电网现状,按照“集中联建,分区送出”的原则,采用接入10KV线路的并网方式。光伏发电收益以“公益岗位+村集体事业”相结合的方式分配,覆盖193个非贫困村,最大限度提升村集体收益,形成长期有效的村级产业收益支撑。同时探索形成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运维高效、分配精准、监管到位”的资产收益模式。
在当地有句俗语:吃不穷喝不穷,盘算不到一辈子穷。张北从县域层面立足优势谋发展,统筹大局做规划,让抓不住的“风光”,变成了百姓“摸得着”的收益。
风电生产企业“随风而动”加入“捕风者”行列
走进张北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灌注、冲压、冷却、打磨、吊装……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赶制着订单,运送材料的“平衡车”往来穿梭,每36至38个小时,就会有一支过百米的风机叶片从这里成功下线。车间外,一排排108米的大功率风电叶片排列整齐,正等待着奔赴风电场,这里的一支叶片立起来有33层楼高,能够同时容纳260多个成年人并排站在上面。
艾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高科技民营企业,2007年成立之初就瞄准新能源赛道,专注于风力发电叶片的生产、销售和服务。2017年,艾郎选择落户张北,成立了张北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伊始即选择了绿色能源这一新兴行业,因为看中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后经多次考察,了解到张家口是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风电装机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市场空间广阔,所以选择落户这里。”张北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杰告诉记者。
目前,张北艾郎引入了全自动、智能化的风机叶片拉脊梁生产线,也是生产叶片大梁的关键环节,它负责塑造叶片的“脊梁”。叶片主梁是风机叶片至关重要的核心部件,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韧性等特性。这里生产的叶片根部直径近4米,而叶尖仅仅不过一张硬纸板的厚度。他们通过钝尾缘、轻量化结构设计,将叶片重量降到最轻。在产品质量把控方面,张北艾郎公司拥有自己的QMS系统,实时监测质量数据,就像给每支叶片装了 “健康监测仪”。后续检验中,他们使用全自动的UT级扫查,还引入了AI进行分析,大大提升了叶片质量检测精度。
“2025年,我们的订单量比较饱和,交付订单达到320多套。”陆杰信心十足地表示。(记者 孙琳 通讯员 翁晓静)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