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张北县二台镇至大囫囵镇的广袤土地上,深蓝色的光伏板阵列如一片广阔海洋铺展至天际,将炽热阳光转化为汩汩“绿电”。一支由15家中央省市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走进恒源新能张北500兆瓦光伏电站,探寻民营企业如何在这片坝上草原上奏响能源变革的强音。
站在观景平台远眺,1.7万亩的光伏场区泛着金属光泽,与远处转动的百米高的“风车”相映成趣。“这85万块晶科N型双面组件,每年可‘吸’光发电8亿度。”驻场经理汪宁宁说。
当注意到采访团看到牛群在光伏板下悠然觅食时,他进一步说:“我们的项目践行‘牧光互补’理念,通过将光伏发电与畜牧养殖深度融合助农增收。”河北工人报记者韩廷钰不禁感慨:“板上电流涌动,板下牧歌悠扬,这才是真正的土地赋能!”
在站内控制室同样绿能涌动。运行班值长田昀正紧紧盯着眼前的五块显示屏。它们是基地的千里眼、顺风耳。田昀和同事全天候值守,通过它们实时监测全站发输变电设备状态,以及一些关键数据,确保将本地“无限风光”转化的“绿电”,汇集升压到220千伏,再通过515公里“电力高速路”与15座升压站组成的输送网络,直抵合盈数据(怀来)科技产业园。“这里1000兆瓦负荷规模,与用电端已形成了‘呼吸般’的精准匹配。”当得知这些“绿电”支撑着京津冀海量数据运算时,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绿电’已成为数字时代的血液,而张北正是那跳动的心脏。”
“风光变幻莫测,如何保障稳定供电?”面对记者提问,汪宁宁指向正在建设的300兆瓦/600兆瓦时储能项目。该项目采用跟网型、构网型等前沿技术,如同巨型“充电宝”平抑波动,确保负荷侧消纳电源侧超50%发电量。去年该项目荣获“储能创新成果金工奖”,其创新实践引发采访团热议。“储能不仅是技术,更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石。”人民网记者郭静怡在采访本上写下这样的话。
“目前,恒源新能在张家口沽源、蔚县、张北等地区的风光项目并网容量已达2.78吉瓦,凸显了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是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的典范。”恒源新能河北省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磊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打造环京最大算电一体碳中和示范区,今年计划新增开工项目2.75吉瓦,届时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产能,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不低于100亿千瓦时,助力实现绿电高效消纳和区域碳中和目标。
恒源新能正按着发展路线,在张北草原上谱写出一曲“绿色交响”,奋力书写能源转型“张家口答卷”。记者 赵晓刚 通讯员 吴孟忱 王丹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