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的燕山腹地,秋阳洒金。地处六十公里外的宣化区王家湾乡水磨沟村的山坡上,成片蓝色光伏板迎着阳光熠熠生辉,如一面面镜子镶嵌于山脊之间;城区周边的春光乡盆窑村村级电站的光伏阵列持续运转,电表数字稳步攀升;而在河子西镇旧李宅村农户家的房顶上,一排排光伏板静静吸收着每一缕阳光,将光能转化为稳定的电费收益。

这些散布在广袤乡野的“阳光电站”,不仅是宣化区推进清洁能源发展的缩影,更是当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光伏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资5.5亿元,建设村级光伏电站82.55兆瓦,覆盖全区14个乡镇、100多个村、600多户农户,昔日闲置的土地和屋顶正成为可持续创收的“阳光资产”。
因地制宜布格局:荒山变“金山” 屋顶变“银顶”
自2017年起,宣化区坚持“宜集中则集中、宜村级则村级、宜屋顶则屋顶”的建设思路,分类施策、分步实施,逐步构建起集中式电站打基础、村级电站强集体、屋顶电站惠农户的三级光伏发展体系。
2017年10月,宣化区属国有平台公司——张家口宣化富民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肩负起全区光伏扶贫项目开发与运营重任。此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2021年张家口旭丰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全面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责。
地处偏远的王家湾乡曾是宣化区最贫困的区域之一。2017年,依托全市推行的“四方协作”电价机制政策机遇,宣化区在此选定3000亩荒山荒坡,区属国有平台公司通过“帮扶资金+企业自筹”方式,投资2.25亿元建成一座容量达30兆瓦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年均发电收益1264万元,全部用于全区建档立卡人口分红,实现脱贫人口收益全覆盖,真正让“荒山”变成了“金山”。

在集体经济薄弱但土地资源充足的村庄,光伏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铁杆庄稼”。宣化区探索“村出地、企投资、共受益”合作模式,由村集体提供土地,张家口旭丰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与运维。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2.2亿元,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48座、壮大村集体经济光伏项目53个、村级屋顶光伏电站17个、少数民族村光伏电站3个,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812.64万元稳定收入。
与此同时,张家口旭丰集团有限公司以推进实施“宣化区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 + 乡村振兴”项目为契机,充分利用和开发村民家中空闲的屋顶资源,采取弱势群体优先、整村集中汇流等方式,累计投入产业帮扶近1亿元,重点在全区7个乡镇600多户村民屋顶上建设了总容量达21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可为农户增加收益650万余元。
联农带农出实招:“三金”机制让群众稳增收
光伏项目建起来,更要让老百姓长期受益。张家口旭丰集团有限公司在实践中创新建立“租金+薪金+股金”三重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
通过统租统建模式,张家口旭丰集团有限公司租赁农村闲散土地和农户空置屋顶,安装光伏组件近5万块,每年向村集体和农户支付租金近300万元,让沉睡的空间资源变成“摇钱树”。

在就业带动方面,常年设立200多个光伏运维岗位,优先雇佣电站周边村民从事除草、清洁、巡检等工作,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同时,在贾家营镇、西前所村等地开展“一社一村”试点,委托本地合作社和村集体承接部分日常运维任务,既提升了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也拓展了集体经济创收渠道。
更关键的是,光伏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纳入帮扶资产管理,通过委托经营、收益分红等方式实现长效反哺。截至2024年,宣化区帮扶产业总投资78856万元,其中光伏产业65个项目资金35910万元,占比45.5%,光伏产业项目通过委托经营、资产运营收益等方式,每年直接助力14个乡镇313个村持续稳定增加集体收入。每年直接带动全区建档立卡户和防返贫监测户增加财产性、工资性等收入4000多万元,累计发放扶贫收益2.1亿元,真正实现了“以产业促脱贫、以产业稳增收”。
科技赋能提质效:智能运维守护每一度电
面对分布广、体量大、运维难的现实挑战,张家口旭丰集团有限公司坚持向科技要效益,推动光伏电站从“有人管”向“智能管”“精准管”转型。
打造集控中心,搭建智维平台。投资200万元,重点打造了光伏电站安全运营运维集控平台,将光伏电站日常发电数据、隐患预警、巡检报告等重要信息全部集成在一个平台上,确保运维人员能够实时监控电站运行情况,实现远程诊断和决策。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有效提高了运维效率与及时性。
升级智配系统,降低安全风险。致力于实现从传统运维到科技运维的转变,对光伏电站厂区智能配电系统进行升级。以科技运维数据为驱动,通过远程控制的操作方式,及时进行维护工作,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电站全生命周期发电收益,还为运维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高效的支持,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
购置专业装备,提升工作效率。为进一步提升运维能力和效率,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无人巡检机、高空作业车等现代化的运维装备12台套。重点推行了无人机搭载高清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热成像相机巡检光伏电站等先进技术,确保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隐裂、热斑等故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运维工作更加高效、精准。“现在一架无人机十分钟就能完成电站巡检,过去靠人工得走一整天。”张家口旭丰集团有限公司运维人员刘潇男感慨道。
如今,光伏板在宣化的山间村落熠熠生辉,不仅带来了绿色能源,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新动能。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发展,从单一项目建设到全产业链联动,光伏产业已成为宣化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张家口旭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轻舟表示,下一步公司将抢抓“河北省整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区”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帮扶资金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推动宣化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贡献国企力量。(杨晓朴 武世平)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