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康保县

坝上高原,有湖有鸟,还有更多为保护生态不懈努力的人!

2024-11-20 10:44:08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11月19日,中央省市媒体及网络大V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集体采访活动正式启动,30多位记者深入康保县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全民综合冰雪体育综合馆、康保二人台文化艺术传播中心等地探访,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康保这片热土所生发的不息能量。

  

  “看,康巴之约,诺尔一生。”随着采访团大巴车缓缓驶入康保,一条宣传语引入众人眼帘。“真浪漫,有点意思!”不知谁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这趟康保之旅,将以爱的名义开启。

  湿地绿景

  在蒙古语里,康巴诺尔意为美丽的湖泊。湖畔,芦花纷扬、芦苇摇曳,勾勒出风的万千姿态,也将秋冬氛围感拉到极致。湖心岛与东大岛、南小岛如碧玉中的环扣遥遥相望,岛上水鸟和鸣,不远处黄绿交叠的树叶,像是特调过的油画。

  “原来这些美景离我这么近。”第一次来康保的北京青年报记者吕良璐好一阵拍摄。

  “我们最美的宝物其实在湖心岛上。”康保县自然规划局副局长孙伟示意大家从观景台的高倍望远镜中搜寻。于是,记者们纷纷放下长枪短炮,向湖心一阵寻觅,一只只可爱的赤麻鸭像是一群欢乐的精灵,或轻盈地掠过水面,或悠然地在岸边栖息。康巴诺尔湖宛如一块生态瑰宝,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这些可爱的生命,为人们呈现出一幅如梦如幻的自然画卷。“哇,鸟儿们在那!”“在哪?啊,在那!”一片欢腾声起。

  在孙伟的介绍中,记者们得知康保是河北省唯一无地上河流县,身为高原湖泊的康巴诺尔湖,滋养出大片湿地,为鸟类迁徙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地方,也造就了世界珍贵鸟类遗鸥的家园。

  遗鸥?对,遗鸥,被誉为“湿地精灵”,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人发现认知,是目前为止被科学界认知时间最晚的一种鸥类。由于长久以来被人类所“遗忘”,故因此命名。

  在康巴诺尔,有9000余只遗鸥,超过全球三分之二的遗鸥在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繁衍生息。因此,康保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遗鸥之乡”称号。

  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秦靖由衷赞叹:“我从没在冬天来过康保。希望更多人来康保做客,感受四季中的美丽康保。”

  遗鸥之乡

  在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心中的很多疑问有了答案。

  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湿地公园椭圆形立体图示,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521亩,水域面积达到3300亩,湖水最深处4.5米,湿地生态系统特征明显。

  “为什么康保成为遗鸥的繁殖地?”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马原不禁好奇起来。

  “因为遗鸥对栖息地的要求非常苛刻。”在一面弧形墙前,宣教中心解说员左美珍详细讲起了遗鸥的特性,“遗鸥生活在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地区,喜欢在离水不远的岛上搭窝繁殖。”每年4月,遗鸥便飞来康巴诺尔,水位深浅适中,是遗鸥繁殖的理想地,也促成了全球最大的遗鸥栖息地诞生。

  俯瞰康巴诺尔,就像从遗鸥的视角看待这个宝贵的栖息地,过去的康巴诺尔湖周边曾一度垃圾成堆,湿地周围厂矿围湖,湖心岛逐年变小,湿地环境令人堪忧。为了留住遗鸥,2018年以来,康保县委、县政府集中全县力量,统筹湿地公园及周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为了保护这片湿地,县委县政府拆违拆迁、退居还湖,从源头切断了污染,10年里先后投资上亿元进行建设,精细化改造提升,实施河湖长制,确保河湖管护无缝隙、全覆盖。如今的湿地公园得来不易。”孙伟的话令记者们感慨良多。

  现在,康巴诺尔不仅留下了遗鸥,也吸引了更多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现有野生植物140余种,鸟类225种以及水鸟10万多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遗鸥、金雕、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小天鹅、灰鹤、蓑羽鹤等。

  “今年工作重点是什么?”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张龙更关心今年的变化。

  “今年雨水很勤,达到700多毫米,是往年的2倍,是去年的近3倍,我们将湖水从预留的溢水口分流到下游,降低水面,确保湖心岛面积。在自然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遗鸥数量不减反增,从8000多只达到了9000只。”孙伟说。

  临走时,吕良璐从监控镜头观测觅食的赤麻鸭和灰鹤说道:“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康保县,也是第一次看到遗鸥,切身感受到生态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不虚此行。”

  “爱”的屏障

      

  野生动物多了,救助便成了大问题。我们的第二站便选在了位于南海森林公园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见到了康保县遗鸥保护协会会长麻喜荣。

  新建成的康保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足足占地近2500平方米,设有猛禽区、林鸟区、水鸟区、陆生动物区。长长的走廊两边是一个个宽大的网棚。每个网棚又分里外“屋”,内棚配置有生态小屋。外棚高达4米,便于鸟类练习飞翔。

  在猛禽区,两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草原雕分别居住。北京青年报记者李涛将镜头缓慢靠近大雕,大雕张开翅膀,足有1.6米长。“这只草原雕刚出生就被救助,送到我这里,另一只救助时双腿骨折,我给他打了石膏固定,3个月才恢复,明年就能放飞了。”隔壁网棚里的草原雕更加机警,它振翅腾起,双腿结实粗壮。趁众人不注意,两只雕透过网棚“聊天”,大家被逗得忍俊不禁。

  在林鸟区,记者们被一只体型略小的“鹰”吸引。“这是鵟,属于鹰的一种。”麻喜荣科普着,大家拿出长焦短跑怼脸拍。

  “麻会长,这是什么鸟?很像猫头鹰。”长城新媒体记者席晓宇有了惊人发现。“雕鸮,是猫头鹰的一种,他的脑袋可以360度转圈。”麻喜荣介绍说。

  “他的嘴巴怎么了?”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马原问道。“它就是因为喙骨折才被救助回来的,我们为它养老。”

  2018年9月,康保县遗鸥保护协会成立,为不同种类野生动物提供收容救助保护,有效推动野生动物救助保护规范化和制度化。麻喜荣说,这些年,救助各种野生受伤鸟类20多种2200余只,帮助他们回归大自然。当地群众自觉当起了爱鸟护鸟志愿者,现在爱鸟护鸟已经蔚然成风,保护野生动物的浓厚氛围日益浓厚。记者们肃然起敬。

  “真为康保骄傲,经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当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之深,举措之重,才有了今天的绿色康保,我会向更多人推荐康保。”网络大V“青草堂·龙一”说道。(撰稿/河山新闻记者臧波 摄影/河山新闻记者武殿森 视频制作/河山新闻记者宁静)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