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新闻 > 察北管理区

加速向农业产业强镇迈进 奋力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
———访察北管理区沙沟镇党委书记 王彦青

2022-07-13 10:48:56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察北管理区沙沟镇于2019年入列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镇马铃薯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是国家级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核心区,特色农牧是该镇支柱型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沙沟镇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优势,着力打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样板。



  记者: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沙沟镇是如何走出乡村产业转型发展新路子的?

  王彦青:近年来,沙沟镇按照“主攻传统特色农业、一体推进多元产业”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本镇资源禀赋和农业多功能价值,大力推进“六个一”产业转型发展举措。“一个核”。全力打造了1个工业园区,培育了多家行业内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产业转型发展中“发动机”的驱动和带动作用愈发凸显。“一颗豆”。高标准打造了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马铃薯种植基地和3座1500吨储藏能力的恒温库和仓储窖,建成了集“育繁研种加储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了沙沟农业名片。“一片绿”。按照“首都两区”建设要求,先后建成2.31万亩优质饲草种植基地,关停1座非煤矿山、封闭4眼机井、绿化造林2.43万亩。“一束光”。先后引进中广核等“央字号”“国字号”企业投资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新能源产业贡献率比重不断加大。“一处景”。充分利用桃源山庄景区和旗帜乳业工业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和采摘观光园业。“一批社”。先后组建了18个农业和牧业专业合作社,支持和发展2个家庭农牧场,带动本乡农民入社。

  记者:乡村振兴进程中沙沟镇有哪些突出的亮点和变化?

  王彦青:近两年,沙沟镇最突出的亮点工作就是通过“空心村”治理和村庄整治提升,全镇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变化。一是干部作风大转变。在“空心村”治理击鼓奋进的实践中,镇村两级党员干部靠前指挥、主动作为,真正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 把精力集中到工作落实上,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二是民心更凝聚。我们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管理的热情,真正把这件人人相关、人人受益的事情办实办好。广大群众也从实实在在的变化中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发展的美好未来,全镇人心思上、团结凝聚的氛围更加浓厚。三是人居环境更优化。我们通过实施“空心村”治理,初步建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比如:在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上沙沟中心村实现了 “六个集中、三个分离”,为沙沟中心村全体村民实施了集中供热工程。

  记者:未来几年,将围绕哪些主要目标和措施继续推进乡村振兴?

  王彦青:为确保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下一步,我镇将咬定建设“产业强镇、美丽沙沟”的既定目标不放松,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建设要求,切实抓好五项工作任务。一是全力以赴“招项目”,自我加压提升“牵引力”。二是千方百计 “强产业”,多元发展增进“驱动力”。三是全民参与“护家园”,强化管理提升“保障力”。四是人人争当 “文明人”,培树典型增强 “支撑力”。五是倾尽全力“树品牌”,突出示范提升“组织力”。(记者 王大庆 通讯员 吉学峰)



党建引领“赋新能” 乡村振兴“战鼓酣”

———沙沟镇“多维度”狠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察北管理区沙沟镇于2019年入列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镇马铃薯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是国家级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核心区,特色农牧是该镇支柱型产业。202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的有2个村、20万元的有3个村、50万元的有4个村。近年来,沙沟镇扎扎实实抓牢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以党建建强组织、统领产业、做优服务、聚集人才,让乡村振兴有梯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为奋力建设“产业强镇、美丽沙沟”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筑牢战斗堡垒 搭建乡村振兴梯度



  近年来,该镇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强化“领头雁”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的能力,锻造一支靠得住、信得过、顶得上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当前,村“两委”大专及以上学历12人、平均年龄下降8岁。在全镇上下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大局中,形成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浓重氛围,尤其是各位村支书, “遇事必谈项目、凡事必有产业”已蔚然成风, “比学赶超”已成为常态。同时,聚力打造标准化示范党支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入开展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切实把农村党组织打造成引领群众发展致富的“主心骨”和“桥头堡”。

  打造服务型党支部。初步建成了以基层党建为“核”,村两委为“翼”,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立体发展的服务型党支部,镇村393名党员、干部共联系全镇3117户群众,实现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的“五个全覆盖”。通过纵深实施“群众吹哨、党员报到”的工作机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成效更加明显,党员干部为群众解难题、谋实事的能力素质和作风态度明显提升和转变。开启党建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班子成员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网格员包户的四级网格责任制,依托网格化管理,将党建工作延伸至最基层角落,形成了“支部就在家门口、党员沉到群众中”的生动党建新局面。


  党建统领产业振兴 延伸乡村振兴深度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该镇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业”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放大党建“定海神针”的作用,相继实施了“共建联建”系列党建新模式,加快调优传统产业结构,增强村级组织自我“造血”功能。

  支部挺在产业链上,取得了“支部强、产业精、农民富”的“三赢”战果。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招引项目的思路,引导党员群众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比如:哈尔胡洞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产业”模式,培育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综合体,建设“野菜夫人庄园”,每年可为该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6.5万元,基本形成了“原生态种植-精细化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完整产业链条,这一“小而特、小而品、小而优”的产业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效益,目前正在全镇进行推广复制,前景十分光明。

  支部强强联合,收到了党建“1+1大于2”的成果。新建沙沟中心村是“空心村”治理后原沙沟村和苏家村的集中联建村。该村建成后,根据新的发展任务需要,打破以前“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2村村委会抱团组建成立了“沙沟村-苏家村联合党总支”。该党总支成立后,采取“党总支+产业+群众”的模式,积极争取上级补贴资金375.5万元,准备高标准建成2个马铃薯贮藏窖和恒温库,预计年内投入使用。仅此一项,就直接为村民户均增收500多元。再如: “吉家村-骆驼房村联合党总支”,采取“党支部+平台+传统种养业”的发展模式,依托目前配套建成的养殖园区,鼓励村民发展肉羊、肉牛、生猪产业,目前实现肉牛奶牛肉羊各存栏上千头(只)、生猪存栏400多头,实现西葫芦、菜花等蔬菜种植面积近4000亩。

  支部联企结对,实现了“留住乡愁”的效果。坚持把发展产业与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发展田园体验、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推动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和农村竞争力。比如,哈尔胡洞村党支部联合雪川农业打造“雪川-哈尔胡洞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线”;吉家村党支部联系旗帜乳品,打造“旗帜乳品-吉家村现代工业观光旅游线”;骆驼房村党支部积极联系桃源山庄,大力发展京津冀“康养福地”产业;脑包底村、小庙子村、张家村等党支部,积极联系旗帜乳品,建成1.2万亩优质饲草种植基地,打造草原生态产业;骆驼房村、脑包底村等党支部倾力联系中广核、中阳、东润清能、晶科、国泰等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同时,各村党支部与驻村工作组连心结对,先后谋划和实施了尹家村“庭院微经济”、哈尔胡洞村“美丽庭院”、吉家村特色民宿等家庭经济,基本形成了支柱产业顶天立地、特色农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党建做优公共服务 传递乡村振兴温度



  走好乡村振兴路,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是核心。近年来,该镇始终把民需民盼作为党建工作的“风向标”,从老百姓养老、出门办事等民生小事入手,强化阵地保障,坚持建用并举。

  建设服务“硬件”,提升服务功能。先后建成功能齐全的一个镇级行政服务中心、4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全面实行一窗式办理、一站式审核、一门式办公的便民服务模式,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100米”。

  健全服务体系,精细基层社会治理。通过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部署,构建权责清晰、高效联动的治理格局。目前已配备网格长24名、网格员76名,确保“定格、定人、定责”三到位,形成“一个格服务、一张网治理”精细化基层治理格局,以“小社区”体现了“大党建”,以“小网格”实施了大服务。

  打造文明村居,弘扬新风正气。结合“空心村”治理,统筹推进文化阵地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了4个文化活动广场,新建了2个室内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开展孝心敬老活动,评选出“十佳文明户” “好媳妇儿”“好女婿”等好典型,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活动,推动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上档升级。


  党建聚集人才矩阵 加大乡村振兴力度



  乡村振兴,人才是魂。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党建+人才”聚集行动,培养“能人”,让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投身于农村这片创业热土。

  鼓励能人返乡和本乡能人创业。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实现“人才回流”,把在城市里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造福乡梓。比如:回乡创业的李鹏飞、本土农民致富能手班继亮等人为产业振兴、产业富民树立了标杆。

  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建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比如:该镇原来的村官陈雅荣、乔冠宇等同志均得到了提拔重用、省委选调生常悦同志已扎根基层工作近4年、先后有石林、陈新月等10多名大学生积极来基层工作。

  开展专门技术培训。加强与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沟通联系,常态开展以镇村群众为主体的专门技术培训,先后开展涵盖创新创业、电商培育、家政服务、农业作物管护、畜牧养殖等方面技能技术培训10余次、300余人次。通过“联系企业、拓宽就业”的形式,先后向雪川农业、旗帜乳业、现代牧业、沙沟工业园区等输送务工,解决100多人的就业。同时,完善供需对接,及时调整培训方向,着力培养一批本地“土专家”“田秀才”人才队伍,为全镇发展注入长久不懈的新鲜活力。(记者 王大庆 通讯员 吉学峰)

  【专题】强国复兴有我

编辑:吕永清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