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镌刻京张岁月 传承铁路情怀——写在“京张铁路记忆馆”开馆之际(上)

2025-05-14 14:55:02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2025年,正值京张铁路肇建120周年、京张高铁建成6周年,在“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诞辰164周年到来之际,历时5年筹备并不断扩建扩容,位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的“京张铁路记忆馆”一期工程完成,于4月26日正式开馆运行。

  下花园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也是京张铁路重要的途经站。作为京张高铁与崇礼铁路的交汇点,成就了国内高铁线路15公里30‰最长大坡道的新纪录。京张高铁开通以来,下花园北站不仅成为京张高铁与崇礼铁路的便捷换乘站,而且成为离北京最近的“复兴号”高铁列车区级始发站。

  铁轨上镌刻着“1905”的斑驳字样,见证了京张铁路的百年历史。1905年5月,清政府批准始建京张铁路,这标志着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艰辛历程自此举步。这是真正意义上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自己设计、自己建成通车、自己管理的,而且又是当时中国铁路工程中最艰巨、建设成本最低、质量最佳的第一条干线铁路。

  建于1905年的京张铁路就是京包线的首段。在詹天佑的《〈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叙》一文中,这段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的铁路“由丰台之柳村,趋东而北,沿都城,越清河,抵南口,穿八达岭,出岔道城,跨怀来、宣化,以达张家口,延袤三百六十余里”。

  2019年京张高铁开通以来,著名收藏家杨洪春就在下花园“京张铁路记忆馆”小型展室的基础上,精心收集整理新老京张线历史遗存、实物资料,对原展室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展出500余张珍贵历史和现代图片以及2000余件京张铁路老物件,展陈面积扩大10余倍,达到600平方米,较为详细地展示了京张铁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历程、工程成就和科技进步。

  “京张铁路记忆馆”是按照国家文博规范做出专项提升后建立的文史类收藏馆。馆内以“百年京张·中国飞跃”为主题,分设“京张铁路”和“京张高铁”两个展览主单元。布展通过内容设置和功能划分,实现一馆多能的服务。在二楼设置“研学大讲堂”,配备专业讲师及相应的文史和科普课程,借助馆内丰富资源,开展铁路研学活动。展馆还预留临时展厅,可灵活开展“党史教育”“城市发展”等地方展览内容,使之更好地成为区域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和文旅研学新场所。

  “我对铁路的深厚情感,源于当年就职下花园区政法委时负责的铁路联防工作。在日复一日的铁路护路中,我对京张铁路的感情愈发深厚。”著名收藏家杨洪春表示,在他心中,京张铁路是中国铁路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下花园区作为京张铁路的重要节点,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铁路文化紧密相连,为他的建馆梦想提供了肥沃土壤。

  2017年,杨洪春开启了“京张铁路记忆馆”的创建之路,2020年正式对外开放。此后,他多方奔走,收集新老京张线的历史遗存和实物资料。在各方支持与协助下,记忆馆不断改造提升,逐渐成为传承铁路文化的重要场所。

   走进记忆馆,500余张珍贵图片和2000余件老物件映入眼帘。这些展品涵盖了从詹天佑设计“人”字型线路的手稿,到现代化高铁设备模型等,全方位展示了京张铁路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成就与科技进步。记忆馆以“百年京张・中国飞跃”为主题,巧妙设置了“京张铁路”和“京张高铁”两个展览主单元。“京张铁路”单元重现了当年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建成铁路的感人场景;“京张高铁”单元则借助先进科技和详实数据,展现了其高科技、智能化特点,以及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动作用,生动呈现了中国铁路从艰难起步到领跑世界的伟大跨越。

  双幅勘测图,镌刻峥嵘史。展馆一楼陈列着京绥铁路两张珍贵的勘测图纸,它们是1908年前张绥铁路选线测绘的原始资料,由詹天佑次子詹文琮制作。这两张图纸承载着詹氏家族与早期铁路建设的深厚渊源,其测绘数据成为百年前铁路工程技术的实物见证。它们不仅映射出詹氏父子投身铁路事业的家族图谱,更折射出中国自主铁路建设从萌芽到发展的艰辛历程,具有工程技术史与民族精神的双重价值。

  铸像忆先贤,定格筑梦时。一楼大厅的1:1詹天佑和同事塑像,生动再现了他们弯腰操作测量测绘的场景。他们手持仪器、俯身记录,神情专注,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严谨负责的态度。这组塑像仿佛定格了京张铁路修建时,大家在崇山峻岭间不畏艰难、精心勘测的瞬间。它不仅是对先辈辛勤付出的铭记,更是“天佑精神”的永恒传承,激励后人在困境中勇于探索、创新和担当。(记者 郝莹玉 通讯员 高玉琴 摄影 院玉顺)

编辑:苏颖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