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县优质蔬菜进京保障基地大棚种植的圣女果
康保县优质蔬菜进京保障基地大棚
沽源县藜麦深加工项目基础配套设施正在施工中
秋天的坝上,寒意微露,但在康保县优质蔬菜进京保障基地,16座现代化大棚内却暖意融融,第二茬圣女果正茁壮生长。这里产出的高品质果蔬,通过“当日采摘当日达”的供应链,快速抵达北京市民餐桌。配备的智能采暖、自动除雪装置,即使在严寒季节也能生产,眼前这火热的一幕,正是京张对口帮扶合作结出丰硕成果的生动缩影。
昔日“输血”帮扶,今日“造血”共赢。京张两地的携手,已超越简单的资金与项目支持,演变为一场农业产业现代化变革。强有力的数据是最好的证明:1.55亿元帮扶资金、11个农业产业建设项目、23个优质蔬菜进京保障基地、20家“净菜”生产示范基地、13家净菜加工企业、50家中央厨房关联企业,年均向北京输送蔬菜约280万吨……这一连串的数字,勾勒出一条从我市田间直达北京厨房的、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农产品供给链。不仅夯实了首都“菜篮子”的压舱石,更为我市农业产业现代化注入强劲的“北京动能”。
行走在张垣大地,一批批现代化农业项目落地生根,展现出勃勃生机。在沽源县经济开发区北区,藜麦深加工项目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中。北京帮扶资金力促当地藜麦产业突破深加工瓶颈,迈向育种研发与国际合作的更大舞台,小作物做出大文章。在康保,16座双拱双膜结构“智能大棚”打破了季节束缚,数字管理系统让农业生产变得“知冷知热”、精准高效,通过“订单农业”模式,这些优质农产品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让首都“菜篮子”保障更加有力。在张北,京张农副产品物资储备园、环京蔬菜农业园区等项目获得北京支持;在尚义,草畜一体化牛场饲料储备中心、乳品加工车间建设项目得到北京帮助,当农副产品加工车间、马铃薯仓储库、气调式冷库、饲料中心等设施拔地而起,当地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被层层挖掘。京张农业协作,已然从保障首都“菜篮子”单一维度,升级为驱动区域农业迈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全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引擎。
京张对口帮扶的成功实践,正是抓住了“产业协同”这个牛鼻子,通过北京的资本、技术、市场优势与我市的资源、空间优势深度融合,成功探索出一条由“输血”到“造血”、从“保供”到“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路径,使得区域农业迈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全产业链发展。这条协作之路,不仅丰富了北京的“菜篮子”,鼓起了我市农民的钱袋子,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提供了产业协同范本,意义深远。( 魏民 刘雅轩 张晓磊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