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民宿院落错落有致,乡径蜿蜒,民俗展馆串联成片。近年来,尚义县以“民宿”为支点,撬动全域旅游新动能,推动乡村从“过境打卡地”向“深度体验区”转变。今年暑期,该县依托生态禀赋与人文底蕴,坚持“民宿为核、旅游为翼”的融合发展路径,重点发挥马莲小镇、十三号村等特色民宿集群吸引优势,通过深化文旅融合,引导乡村旅游由“走马观花”转向“深度沉浸”,为全域旅游注入持续动力。
位于尚义县南壕堑镇的马莲小镇,48套由闲置院落改造的尚忆民宿颇具特色,“平屋顶、砖院墙”的传统建筑风格保留着乡村记忆,室内现代化设施又满足了游客舒适需求。民宿不仅提供住宿,更构建起“院内+院外”的旅游闭环:院内可烧烤、品茶、种花,步行十分钟便能抵达鸳鸯湖景区,周边还有马场、露营基地等配套设施。在整个暑期,“‘民宿+田园生活’的模式,加上凉爽的气候,让很多外地游客一来就愿意住上三四天,慢悠悠享受乡村惬意。”尚忆民宿经理王清清介绍,今年暑期,小镇共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
民宿经济的兴起,不仅让游客找到了“诗与远方”,更激活了乡村“造血功能”。村民曹献曾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稳定且难以照顾家庭,而他自从在民宿从事保洁工作,每月能有2500元左右收入,“既能顾家又能挣钱,日子踏实多了。”据尚忆民宿负责人顾子见介绍,该民宿集群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
若说马莲小镇是“院落里的诗与远方”,南壕堑镇的十三号村民宿群则是“乡土课堂”。走进村里,土黄色外墙的窑洞民宿错落分布,推门可见智能电视、舒适大床等现代化设施,窗外青山如黛的景致尽收眼底。沿着村路漫步,民俗馆、美术馆、村史馆等依次呈现,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这份独特体验,源于十三号村打造的“民宿 +”旅游体系。2015年,村两委引导村民以房基地入股,成立全市首家农宅合作社,建成53间窑洞宾馆、96个床位。此后,村里又串联散落的文化资源,建成民俗馆、村史馆、国家安全教育馆、美术馆、博物馆、农耕文化体验园,打造以“铭记党恩、传承农耕、留住乡村记忆”为主题的研学基地,让民宿从单纯住宿空间,变成文化体验的“起点站”。“我们把村庄变成景区、院落变成景点、村民变成股民、农房变成客房,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十三号村党支部书记姜万河说。
目前,尚义县又新(改)建民宿6家,总床位数约700张。据了解,该县将持续推进民宿品牌化、集约化发展,力争三年内实现民宿集群覆盖全县80%乡镇,推动旅游总收入翻倍。( 李颖 郭春帅 刘思琪)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