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张家口社会

张家口:北方氢能新高地的“C位”密码

2025-08-29 17:24:04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紧扣国家“双碳”目标,一场以氢能为笔、可再生能源为墨的能源革命,正在张垣大地上奋力绘就。

  今年以来,全市大力推动氢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创新发展,以前瞻性布局和全链条生态,加速崛起为北方乃至全国绿色氢能产业新高地。

  汇聚核心优势,厚植氢业崛起沃土

  在万全区,坐落着一座油、氢、电能源补给站。这就是国家能源集团万全综合能源站,36路公交车司机陈师傅常在此加氢。“每辆车储存26公斤左右氢气,续航里程400公里以上,在冬天零下20多摄氏度照样行驶。”她说。

  这里除配备加油机和快速充电桩外,还配备了国家能源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满足国标要求的加氢设备,日加氢1200公斤,满足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氢燃料电池冷链物流车、氢燃料电池运动型多功能车等多种能源驱动类型车辆的补给需求。

  今年上半年,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加大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工作,新增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生产线,目前已完成厂房屋顶光伏发电、制氢、储能和发电等示范项目立项。

  史宏武,“亿华通”公司副总经理。他告诉记者,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是一种能 “变废为宝” 的高效能源利用装置。它以氢气等为燃料,通过质子交换膜让燃料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家庭、办公楼等应用场景供电。

  更特别的是,它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系统会把这些原本可能浪费的热量回收,用于供暖、热水供应等。整个过程几乎不排放污染物,仅生成水,且能源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远超传统发电方式。如今,它正成为分布式能源的重要选择,助力低碳生活与能源高效利用。与此同时,还投资0.5亿元建成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投资0.25亿元新增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开发及生产等。

  “亿华通”公司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项目仅是氢能示范应用场景中的一个生动范例。

  我市作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较快地区之一,在发展氢能产业上拥有令人艳羡的优势。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交界,是连接京津冀与西北能源通道的重要节点。首都“两区”的功能定位,使我市发展氢能产业,优化调整京津冀能源消费结构成为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选择。

  资源禀赋是最坚实的底气。我市可再生能源丰富,风光可开发总量超7000万千瓦,已装机容量超4300万千瓦,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这为大规模、低成本的“绿电”制“绿氢”提供基础和潜力。

  政策环境则是最强劲的引擎。我市依托推动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先发优势,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形成氢能产业发展的“1+N”政策体系,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贯通全产业链,构建氢能生态闭环

  历经数年深耕,我市已清晰勾勒出氢能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格局,基本实现了制氢、储运、加注、装备制造、创新研发以及多元化示范应用等氢能生态闭环。

  国华投资(氢能公司)赤城制氢厂采用自建风场,“绿电”电解水制氢与纯化工艺制取“绿氢”,总氢气产能为每小时4000标方,一期建设额定产氢能力为每小时2000标方,每日可生产氢气4200公斤,实现“绿氢”制、储、输、用长周期商业化生产运营,保障了京津冀周边地区氢能需求。

  位于康保县的河北鸿蒙制氢工厂一期项目建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制氢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已接近尾声;二期项目计划在明年开工建设,2027年底完工,两期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绿氢15.2万吨,氢气产值33.4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135亿元,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5万吨。”该项目总负责人王权说。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上游的绿色氢源方面,已建成7个制氢项目,制氢产能达每天22吨,年制氢能力8000吨,绿氢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康保至曹妃甸输氢管道项目正加快推进,已完成我市涉及县区站场、阀室的报批工作,以及张北临时用地申请,建成后,将打通一条跨区域的“氢能动脉”,破解氢能储运难题。

  在中游的装备制造领域,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全市涉氢项目有44个,其中装备制造项目占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为亿华通和昊安青源。亿华通燃料电池发动机、昊安青源氢能储运装备一期、氢能科技风冷型氢燃料电堆、聚通科技燃料电池电堆等装备制造项目已建成;润江新能源专用车辆(乘用车以外的各类氢能专用车)取得专用车资质,产业链条不断向下游延伸和强化。

  在下游的示范应用场景中,成果最为亮眼。自2018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投运氢燃料电池汽车1216辆,包括公交车、物流车、乘用车等多种车型,规模居全省前列。

  目前,在我市投运了444辆氢能源公交车,最初在1路公交线上运营,现增至16条公交线,安全运行里程为6000多万公里,服务乘客1.6亿人次。我市是国内氢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数量最多的城市。氢能源公交车的发动机来自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区加氢站达到3个。

  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氢燃料使用量为249237.58千克,按每千克氢燃料折合15度电计算,节约标准煤1644968千克,少排放二氧化碳3738563.7千克。

  今年,河北氢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购置100台49吨氢燃料电池牵引车,采用张家口亿华通动力新一代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相较于上一代牵引车产品,氢耗降低了20%,可靠性大大提升。该批车辆将用于我市各大电厂煤炭运输,助力全市打造零碳重卡运输。

  国华投资(氢能公司)赤城制氢厂每天为中国石化北京石油供应氢气,可保障加注88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日累计行驶约1.76万公里,实现日碳减排量14.08吨,有效优化北京能源消费结构,为北京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提供保障。      

  科创引领未来,铸就产业竞争优势

  在我市,氢能应用场景正从交通领域向工业、能源等领域深度拓展。

  走进张宣科技氢冶金公司,氢基竖炉巍峨高耸,这是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项目核心装置,氢燃烧的火焰浅浅跳动,“刷刷”的声音在耳边缠绕,DRI产品平铺在输送带……在这里,多项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每吨DRI的成本较初期降低30%以上,产品金属化率稳定在94%以上,工艺气单耗较设计值降低30%以上,主要技经指标在同口径下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该公司还加速推进氢能耦合技术研发与应用,计划将今年内建成的200标准立方米每小时“绿电”制氢项目所产的“绿氢”,全部注入氢冶金竖炉用于生产,从而构建“绿电—绿氢”一体化能源生态链。

  氢冶金示范工程开创了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全新路径,与同等规模的传统碳冶炼工艺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其开创性成果荣获世界钢铁协会低碳生产卓越成就奖。

  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创新体系的坚实支撑。

  目前,我市已汇聚形成“2院+3中心+2实验室+1联合体+学会”的氢能产业“最强大脑”,即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可再生能源制氢与氢燃料电池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河北省氢冶金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绿氢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创河北氢能分中心,河北省氢冶金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固体氧化物制氢系统单电池研发测试实验室、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河北省氢能学会。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在2024年9月通过省发展改革委验收,开展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制,获得专利29项、参与国家标准4项,孵化创新企业6家。今年7月19日,河北省氢能学会成立大会在我市举行,学会将充分整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专家学者的顶尖智力资源,搭建高水平的氢能研究交流平台,积极推动氢能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与成果转化。

  今后,我市还将着力打造京津冀区域绿氢供应基地,拓展展示示范应用场景,打造产业创新平台,构建产业发展生态。

  从塞外山城到“氢能之城”,张家口正以全面的产业布局、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蓬勃的创新活力,向全国展示绿色氢能发展的无限可能。一条依托可再生能源的“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链生态圈已然成型,一座北方绿氢新高地正在加速崛起。(魏民 通讯员 张河 刘雅轩 张丽娟)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    卫

  审核:闫振寰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