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只剩一村一山,也要坚持到底。”这是抗战时期流传在平北抗日根据地的一句誓言,也是平北军民的共同信念。正是在这样坚韧不屈的信念支持下,平北抗日根据地在极端残酷的环境中开辟了联结华北与东北的战略通道,缔造了一段战斗传奇。而今,位于赤城县大海陀乡的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里,500余件红色文物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当年可歌可泣的故事。
萧克将军
平北地区包括当时的北平市(今北京市)以北,平(北平)承(承德)铁路以西,平(北平)绥(绥远)铁路以北的长城内外广大地区,覆盖今河北、北京、内蒙古的15个县区,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因为地处伪满洲国、伪华北自治政府、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三个伪政权的结合部,是连接平西与冀东根据地的关键枢纽。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可形成三地协同作战的态势。张家口的崇礼、宣化、赤城、怀来、康保、沽源、张北等区县,都处在平北抗日根据地的范围。平北的名字,是萧克将军到平西之后叫起来的。当时,挺进军把冀热察地区分为三大块,冀东和平西二块,命名依旧。两块之间的这块,因处于北平市区之北,跨长城内外广大地区,便称之为平北。于是,平北的名字就这样产生了。
平北抗日根据地因地理位置特殊,开辟这个抗日根据地时,敌人的统治已达数年之久,要在这里站稳脚跟谈何容易。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小部队渗透、隐蔽开辟。萧克将军提出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的方针。我军采取梯次进入、逐渐增兵,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策略,终于在1940年成功地创建了平北抗日根据地。
在平北抗日根据地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沙塘沟保卫战、反“扫荡”斗争、反“蚕食”斗争……军民以地雷战、游击战周旋,取得了赤城东山庙围困战等战斗的胜利。平北民兵发明了“连天哨”瞭望系统,传递敌情,广泛使用踏板雷、硫酸雷、石雷等地雷战术,成为反扫荡核心力量。平北军民历经200余次对日作战,歼敌2.3万人。仅龙赤县(今赤城)就牺牲了1.1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六分之一。
1945年八路军向张家口进军
张家口军民在保卫山河的斗争中冲锋陷阵,浴血杀敌。无数的英雄人物涌现在这段峥嵘岁月中。
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察哈尔省赤城县(今张家口赤城县),日寇头目中村勇随意欺侮充任伪职的中国人,还多次带日伪军到抗日根据地“扫荡”,屠杀抗日军民。1943年初秋的一天晚上,人们正在熟睡,县城南郊的几声枪响骤然划破了夜空的宁静。中村勇被枪声惊醒,以为我军要攻城,命令提高戒备加强城防。过了一阵儿,不见有人攻城,枪声还是时起时落。中村勇恼羞成怒,认为八路军在打游击。一向刚愎自用的中村勇带着二十几个伪警,打开南门,循着枪声一路搜寻追踪。他们走到四里墩附近,连个八路的影子也没见到,却踏响了民兵事先埋设的地雷,随着“轰隆隆”几声巨响,中村勇等7个伪警当场毙命。地雷是大西沟、小西沟村爆破组民兵李胜奎、杨仲山等人埋设的。几个普普通通的抗日民兵,用三颗“铁西瓜”结果了不可一世的中村勇,大快人心。
在张家口市第一中学的校史中,抗日烈士肖毓岱是闪光的名字。肖毓岱原籍怀来县新保安镇。1937年,肖毓岱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毅然奔赴延安。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他被分配到《晋察冀日报》工作。肖毓岱忠诚革命事业,采访与报道不惧辛苦,不怕牺牲,经常深入前线,到部队中间。他的政治敏感与写作才华逐步显现。1939年6月,肖毓岱已经是晋察冀通讯社和《晋察冀日报》的特派记者、采访科长。1942年春,肖毓岱被调往平北根据地。回到家乡,肖毓岱全身心地投入新的工作,他发现张家口中学的同学王觉民、李希圣、王法耻等,已先后参加平北根据地的抗日工作了。大家同心为争取胜利而斗争。1943年1月13日,冰雪寒冬。因叛徒告密,肖毓岱等人的住地不幸被日军包围。在突围时,肖毓岱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6岁。他的名字被我们永远铭记。
新营子战斗场面
1944年9月,为了拔掉盘踞在崇礼新营子的日伪据点,平北军分区命第四十团火速赶到新营子。新营子村位于张家口市东北25公里处。位于新营子村的日伪警察署建有四个大炮楼和遂道、碉堡,有100多名日伪军常驻。在袭击新营子据点前,平北军分区40团在政委闫子庆、副团长邓典龙的带领下,在赤城盘石台、正阳墩一带稍作休整后,以急行军的速度,向新营子进发。邓典龙与闫子庆战前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战情:论兵力,势均力敌;论士气,我方经休整士气高涨;论阵地工事,敌人有炮楼、碉堡可凭借抵抗,我方是凭借玉米、高粱地“青纱帐”做掩护;论武器,敌人有日式冲锋枪,我方只有少量冲锋枪,多数是步枪和手榴弹。全面分析敌我双方的战力后,邓典龙认为,拔掉新营子日伪警察署定是一场恶战,必须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攻克。四连在攻克敌人碉堡的战斗中,派一个突击排冲进敌堡,敌人一时没了招架,乖乖投降。四连无一人伤亡攻下敌堡。三连从玉米地包抄敌人时,行动迟了一步,被敌人警觉。敌人守着敌楼用冲锋枪居高临下疯狂扫射,我军战士伤亡十多人,几次猛攻未能奏效。邓典龙心急如焚,带领一连指战员攻击东南角敌楼,这个炮楼是最难啃的骨头。几次冲锋都没成功,邓典龙担心一旦拖到天亮,附近的敌人援军赶到,很难取胜。邓典龙紧握手榴弹,冲锋在前,带着十几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到敌楼下。他站在敌楼拐角处,指挥战士搭起人梯,他奋力向上爬,快爬到顶部时,敌人扔下一颗手榴弹,炸伤了他的右腿,摔了下来。顾不得伤情,他又一次顺人梯爬上去,又被一颗手榴弹炸伤腰部,重重摔下来。当他又一次爬起时,胸部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8岁。战士们悲愤交加,牙齿咬得咯咯响,发疯似的猛烈扑向敌楼,将手中的手榴弹一齐投入敌楼,最后残敌全部缴械投降。1945年1月1日,邓典龙的英名被刻在一座民族英雄纪念碑上。如今,崇礼烈士陵园“民族之光”的墓碑上,记载着邓典龙的英雄事迹。崇礼红色革命纪念馆中,陈列着邓典龙的画像和新营子战斗的事迹。
……
还有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和战斗英雄,共同绘就英雄的张家口军民的战斗画卷。在这场光昭日月、气吞山河的战争中,张家口军民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功勋永载史册。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