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从坝上草原的寒风荒漠到遍布全域的“风光海洋”,从技术攻坚的艰难起步到全产业链的集群崛起,张家口用一组组亮眼数据书写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张家口样本。
目前,张家口市新能源并网规模从2015年的842万千瓦跃升至4243.5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88.1%;10年累计发电量突破34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2.8亿吨,每年可替代2100万吨标准煤。这些核心指标让张家口成为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标杆城市。
技术突围,从寒风荒漠到“电力动脉”贯通
7月的坝上草原,银白色风机阵列与蓝色光伏矩阵交相辉映,高空输电线纵横延伸。世界首个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型能源综合示范工程——位于张北县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自2011年12月投产以来,输出绿电超130亿千瓦时,为全球大规模新能源应用开辟了全新路径。
“坝上一场风,从春吹到冬,吹出山药蛋,刮出犁底层。”当地流传的这句农谚,道出了能源开发的天然困境:冬季极端低温可达零下30℃,强阵风风速高达每秒28米,群山阻隔致电力外送困难。破解困局的钥匙,正是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团队扎根草原,攻克了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的一系列难关,掌握30余项新技术,研发119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设备。通过优化风机、光伏、储能技术体系,形成了涵盖设计规划起步、专项研究支撑、基础建设铺路、运营管理护航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成功实现风光互补、储能调节、智能输出,一举破解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并网的世界性难题。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采用世界首创的风光储输联合发电技术路线,规划建设总规模为风电500兆瓦、光伏100兆瓦、储能70兆瓦的综合性工程。”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有限公司党建部副主任杨猛介绍,该工程斩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中国电力创新一等奖”等,为全球新能源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如今,张家口已建成6条新能源送出通道,总接入能力达380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2025年计划投产电网工程4项,新开工电网工程5项,谋划电网工程6项;到“十五五”末,总接入能力预计达6200万千瓦,为绿电外送建起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
技术突破不止于此。国际首套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并网发电,效率达70.4%,在第六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荣获“2022储能技术十大创新典范奖”和“2022评委会大奖”。
机制破题,四方协作为企业和用户节省电费约25亿元
“以前想用绿电,得跑五六个部门盖章。”回忆起示范区初建时的场景,张家口当地企业家印象深刻。2017年2月,“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四方协作机制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即可完成绿电交易,开启了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先河。
这一机制创新,瞬间激活了绿电市场活力。2025年,恒源新能环京最大算电一体碳中和示范项目依托该机制,实现风电、光伏与储能系统高效整合,年均产出绿电超60亿千瓦时。
机制红利还延伸至氢能领域。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后半年,张家口将制氢用电纳入保障性交易范围,通过双边交易降低成本,为氢能产业破冰提供了关键支撑。政策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氢能领域,该市先后出台《氢能张家口建设规划(2019—2035年)》《张家口市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10条措施》等文件,有力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今年5月,纯度99.999%的张家口绿氢开始持续供应北京氢能公交,跨区域绿电应用迈出坚实一步。
据统计,四方协作机制运行以来,该市交易绿电约100亿千瓦时,为企业和用户节省电费约25亿元,让绿色能源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同步释放。
绿电渗透,工业、乡村用上清洁电
在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焊接车间机械臂蓝光闪烁,每90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厂区100%使用绿电生产,涂装车间屋顶已建成5兆瓦光伏项目,二期6兆瓦项目即将启动。绿色能源已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动力。
绿电不仅赋能工业,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宣化区河子西镇沙圪垯村,村民屋顶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目前,宣化区、怀来县等4个县区已建成屋顶光伏试点21.94万千瓦,今年底前将实现14个县区剩余1681个村全覆盖。
在数据经济领域,绿色能源优势愈发凸显。秦淮数据怀来总部基地服务器飞速运转,机柜蓝光闪烁。该公司今年预计用电22亿千瓦时,其中约10亿千瓦时来自张家口本地绿电,占比近50%。按规划,公司绿电使用比例还将逐年攀升。
数据显示,去年张家口市算力企业绿电使用占比28.6%,今年一季度已提升至30.8%。作为全国率先探索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替代方法的地区,全市投运服务器172万台,年用电量62亿千瓦时以上,绿电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催生新的发展动能。
氢能示范,逐步构建起完整产业链
在张家口市区街头,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成为市民出行的绿色选择;7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万全综合能源站内,工作人员正为乘用车加氢……如今,张家口已在氢能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是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的典型场景。目前,全市已投运444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数量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我省步入氢能公交时代。
产业版图持续扩大。培育引进亿华通、海珀尔等41家氢能企业,建成投产7个制氢项目,产能达22吨/天。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落地,推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投运氢燃料电池汽车1262辆,其中724辆服务北京冬奥会,氢能驱动成为绿色办奥的生动注脚。
随着全国首条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半自动化生产线建成投产,该市从制氢、储氢到加氢、用氢,逐步建起完整产业链,在氢能装备制造领域抢占先机,为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集群发力,为产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我们的风叶长112米,转一圈能供1台空调用10小时,给手机充电350次,让电动车跑50公里。”7月29日,明阳集团北部大区京津冀区域开发总经理魏巍介绍,位于万全区的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今年前5月已生产风电主机137台、叶片192支,订单覆盖华北区域。
近年来,该市聚焦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引入明阳智能、中科储能等30余家龙头企业,吸引塔筒、光伏组件、储能设备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多个产业链条。目前,风电主机年产能达1500台,叶片年产能超1000套。特变电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预计今年10月投产,年产能达840套,为产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该市还积极谋划建设以抽水蓄能为支撑的千万千瓦储能示范基地,已形成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示范,加速推进140万千瓦抽水蓄能、国家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微电网等新业态配套储能项目,拓展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铅碳电池等多种储能技术应用示范,让绿电存得住、用得好。(刘雅静、马明明)
编辑:李雅雯
责编:王卫
审核:闫振寰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