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张家口社会

“燃气人”雨夜作战,80分钟托起一座城的温暖

2025-07-26 20:07:1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施工人员雨天继续工作  赵娜 摄

  “各岗位注意,DN300旧管切断封盲板作业开始!” 

  7月24日,凌晨2点30分,一道指令划破寂静的夜空,撕破雨帘,传达至每一位金鸿燃气有限公司准备就绪的施工人员。

  这是中心城区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工程第四标段张家口建国路至林园路中压燃气管道带气工程作业现场。

  施工中    王云洁 赵娜 摄

  该段工程,从清水桥至五一东大街,共有7个作业坑,施工人员从7月21日开始带气作业,已经连续作业了三天。带气作业比较特殊,开工后不能中断,否则不仅延误工期,还会导致数千户居民无法正常用气。

  当晚,是此次燃气管道切改工程的最后一天,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然而,突如其来的降雨,无疑给这次施工增加了难度。

  雨越下越急,越下越大,作业坑周边的积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

  在雨水中工作  赵娜 摄

  “快!沙袋堵截!”现场负责人一声令下,施工人员迅速行动。

  这边,一组人员搬运沙袋,在作业坑外围筑起半米高的防水墙,防止雨水倒灌;那边,焊工蹲在管沟边,头顶矿灯的光圈始终聚焦于管道接口处,他左手扶着焊枪,右手扶着防护面罩,铁花四溅,“滋啦”声不绝于耳,专注着手上的工作,和雨水抢时间;另一组人员迅速搭建临时遮雨棚,保证焊工在干燥环境下完成精密焊接任务。

  焊工正在焊接管道   王云洁 赵娜 摄

  雨水顺着现场人员的安全帽檐汇成水流,打湿了鲜亮的橙色工装,紧紧贴在身上,冷意驱散了连续作战的疲惫,但手里的工作却不曾停下,责任感使每个人无暇顾及身上的不适,因为他们知道,早一分钟完工,居民的生活就少一分影响。

  凌晨3点30分,当最后一块盲板完成精准封堵,管道切改环节宣告完成。

  大家松了一口气,准备开阀恢复供气时,又出现了新的难题:位于林园路与五一大街交汇处的主阀门井被雨水灌满,浑浊的水面与井口齐平,无法看清阀门的位置。

  “我来!”年轻管网巡线队队员杨燕飞挺身而出,他带好安全装置下了井。然而,井中视线极差,摸索几次,没能找到阀门位置。

  看此情况,已经连续三天冲锋在前的管网所副所长李玉清,立即系紧了身上的安全绳,唤回杨燕飞,踏入冰冷的积水中。此时的积水已至胸口位置,又混杂着泥沙,行动不便。

  李玉清在水中艰难摸索,但凭多年经验,很快找到了管道。他眼前一片漆黑,所有操作全凭指尖的记忆与感知。粗糙的管道在指腹下延伸,他一寸寸摸索着走向阀门的方向。终于,触到了熟悉的轮廓——补气装置、放散装置,还有那关键的主阀门。

  施工人员研究施工方案  赵娜  王云洁 摄

  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李玉清的动作没有丝毫迟疑:先关停补气阀,再闭合放散装置,最后握住主阀门的把手,缓缓旋转。整套动作看似缓慢,却如行云流水般精准连贯,在寂静中完成了一次无声却有力的操作。

  凌晨3点50分,作业坑检漏无泄漏后,调压队员立即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31个调压站阀门进行逐一开启,燃气输送恢复正常。

  “让每一户居民都能安全用气,这就是我们肩上最沉的责任。”曾经,他们寒冬里跪在雪地里焊接管道,酷暑中钻进40℃的阀门井检修,在滂沱雨夜中奋战80分钟的这一幕,不过是燃气一线员工日常工作里最普通的一景。

  当清晨的阳光漫进窗棂,千家万户拧开燃气阀、点燃炉火时,升腾的不仅是饭菜的香气,更是“燃气人”传来得稳稳暖意——他们或许不会知道,曾有一群人在漆黑的深夜里,顶着风雨、攥着责任,用一整夜的坚守,默默托住这份温暖。(河山新闻记者 赵娜  通讯员 王云洁 李玉清)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