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人们走亲访友、聚会娱乐,尽情放松。但假期即将结束,不少人却陷入了情绪低落、疲惫焦虑的状态,这就是“节后综合征”。
每年春节长假之后,不少人都会受到“节后综合征”、分离焦虑症的困扰。短暂的相聚后,又将是长期的分离,人们还没从节日的狂欢中清醒过来,又将继续奋斗,对故乡、对家人恋恋不舍,一时难以进入工作状态。这样的现象实属正常。
对此,需要人们能够调整心态,毕竟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对“节后综合征”,要能自我克服,将家人的期盼与不舍当成奋斗的动力,将身体与心理尽快调整到积极工作状态,让自己能够迅速回归正轨。
而容易让人忽视的是,相比于返回城市的“打工人”,那些留守故乡的老人与儿童们,更容易患上“节后综合征”。
在春节长假之后,“打工人”继续上路,社会的聚光灯都投向了这些来了又走了的年轻人,他们是社会建设的基石,值得受到更多的关注与呵护。
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忘记了同样为数庞大的留守群体。他们虽然在春节之后依然留在家乡,不用拖着大包小包外出奋斗,但久盼亲人,一朝得以团聚,却又很快分离,这更可能会让他们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一时难以从失落的情绪中走出。
对于容易被遗忘的留守群体,需要亲人、相关部门、媒体及全社会给予更多关注与帮助。
比如要想办法破解农村留守群体与“空心村”难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养家糊口,推进乡村振兴;也要彻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受本地市民待遇,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能够接家中老小到城市团聚……
对于在外打拼的人们来说,春节期间,也不应该只顾着自己玩乐,只顾着与同学聚会,和朋友把酒言欢,而应该多陪陪父母与孩子。春节过后,又踏上了返程的路,也要记得多和父母打打电话,多与家中老人们交流,多开导老人的情绪,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节后综合征”并非单向存在,并非外出务工人员的专属,而是“双向存在”,要进行“双向化解”,综合施策。
这其中,需要每个人能够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也需要用亲人的爱、社会温暖、制度温暖来抚慰这一年一度的精神“阵痛”;还要想办法根治“节后综合征”暴露出来的一些社会问题。戴先任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