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网讯:6月9日18时15分,随着最后一个科目考试结束,2022 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 张家口市26119名高考生顺利度过人生的重要时刻。三天时间,考场上有书写风华的斗志, 考场外有默默守护的暖心。盘点高考中的那些温暖时刻,让我们感受爱的传递与震撼。
10分钟:
交警飞速接送“睡过头”考生
6月8日14时15分,万全交警大队警员贾运杰和同事们正在万全中学考点附近路段执勤,以保障考点周边道路通畅有序。
这时, 一位老师匆匆跑过来对他们说:“麻烦你们, 能帮我接一下考生吗? ”
交警听这位老师讲到, 有一名考生可能“睡过头”,未按时乘坐校车到达考点, 老师清点人数时才发现少了一人, 该学生现在还在万全职教中心休息区休息。
得知情况紧急, 贾运杰招呼老师赶紧上车, 同事李仲青急速发动警车,他们一路“狂奔”到万全职教中心, 考生已由其他老师陪同到达校门口, 他们迅速接上考生,返回到万全中学考点,先后用时10分钟38秒。
贾运杰回忆,刚接上孩子时,看孩子有点着急,神情紧张,就一路安慰,告诉孩子马上就到考点,不会迟到。到达考点那一刻,考生终于露出笑容, 向两位交警表达谢意, 并在老师的陪护下安然走进考场。
15分钟:
夫妻挤时间送考圆孩子心愿
“放平心态,尽力就好!”听着爸爸妈妈的叮嘱, 宣化区考生罗嘉和罗懿姐弟俩满心欢喜。 高考首日,爸爸妈妈能如约送考,姐弟俩的心愿实现了。
原来身为医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 姐弟俩的父亲罗树发和母亲史占梅工作繁忙, 一直无暇顾及今年参加高考的一对 “龙凤胎”儿女。就在6月7日这天又是全员核酸日。当天早上,夫妻俩只挤出 15 分钟时间把孩子们送到考点,便又匆匆回到工作岗位。
“孩子爸爸主要负责核酸采样工作, 我身为社区工作人员得忙于各种事务, 全员测核酸人手紧缺,我们都不忍心请假,我们和孩子们说好了,高考期间只送考,不陪考,孩子们很懂事,很理解爸妈。 ”史占梅说着眼圈有些泛红,满是对孩子们的歉疚之情。
作为经常被忽略的 “高考娃”,罗嘉和罗懿却很为爸爸妈妈骄傲, 他们认为尽管父母的工作平凡,但却伟大,因为他们是疫情防控中的“逆行者”,是最美的人。
5小时:
保电人员连续工作不怕“烤”
“下午温度高,特别要注意电路设备的测温。 ”6月8 日 13 时许, 市一中考点区域保电负责人赵东明一边和同事说着, 一边开始下午的任务。 他们手持红外测温仪,行走在考点周围,对考点用户接入点、 变压器等设备进行一 一测温,排查安全隐患。
中午气温高,阳光足,不一会儿,汗珠浸满赵东明的额头。 “我们一般是在开考前1小时进入工作状态, 直到考试结束后1小时做好所有收尾工作, 这5个小时的工作任务才算结束。高考3天,6个‘5小时’,每个5小时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赵东明说。
8日下午考外语, 赵东明更加绷紧了神经,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和同事们在高温下不间断对线路、 变压器等设施进行巡视、检查, 以保证设备运转正常和电力供应充足。
当日17时, 外语考试结束,赵东明舒了口气, 他说:“确保每一场考试用电平稳, 我们的答卷就满分了。 ”
24小时:
防疫人员紧绷神经守一线
6月9日18时15分,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2022年高考画上了圆满句号,高亚丽也为自己高考期间疫情防控保障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
“高考3天,每天24小时,一颗心都悬在空中, 每天我都希望没有人来找我最好,我做一个‘闲人’最好。 ”高亚丽笑着说。
高亚丽是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副科长, 也是高考期间进驻市一中考点防疫工作组组长。 她所说的“闲”是指她不希望有发热人员,或者其它突发情况来找她,只要没有, 就说明所有考生都健康平安。
现实中,高亚丽一刻也不闲。作为疫情防控保障工作组组长,她力求把工作做到细中求细。 按照安排, 考点配备专业防疫和医护人员共6名,一旦考生有发热、呕吐等不适情况出现, 需要他们进行及时研判和处置。 身感责任重大,高亚丽每天早上7点半,就来到考点入口值守, 以免有特殊情况发生。
在高考结束之时, 高亚丽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说:“再次见证‘疫情’防控下的高考健康、平稳、有序,为所有护航高考的人点赞。 ”(记者 张凤燕 通讯员 王晓娜 刘杰 宋强 张岩)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